人們常說要「解殖」,要「去殖民」,被「去」的往往是殖民別人的人,而被「解」的則是被別人殖民的人。但「殖民主義」的結構,卻類似於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結構。
資本與殖民,自由與奴役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資本」是分裂的:資本的「身體」由工人的肉體承擔,而資本的「精神」則由資本家承擔。歷史的主體是自我分裂的資本,而資本如果要成為它自身,則必須要時刻處於這種分裂中。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的矛盾──它不是資本主義的弊端,而是它得以存在的前提條件。
歷史的主體幾乎永遠如此,它永遠由對立的、不可調和的、在結構上完全分裂的兩極組成。資本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兩極的濃縮。但工人卻不是只承擔資本的「身體」:他們宿命如此,他們結構性地必須承擔資本的身體,但同時,他們在精神上卻會嚮往資本家的生活。甚至於,如果資本要繼續自己結構性的分裂,如果資本要讓工人繼續心甘情願地承擔身體的功能和角色,工人就必須要被引誘嚮往資本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