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網絡能承載優質理性的公共討論嗎?在社交媒體主導的年代,水準不一的碎裂言論,分眾取暖的閱讀行為,加上「演算法」屏蔽,讓這個命題漸成懸念。不過,網上行為畢竟受制於介面,這個問題也該轉譯為:是否存在某種網站設計,有利於理性的公共討論發生?在摸索這種可能性的路上,中國的問答社區「知乎」累積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經驗。
知乎的簡單身世
知乎是一個社會化問答網站,其宗旨是「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創始人周源希望以「共同編輯」為手段,讓優質的知識自由傳播。知乎和微博、微信具有相似功用,都能通過UGC平台(同時實現下載和上傳交互的互聯網平台)搭建社會關係網絡,形成社會化和社區性影響力。然而,在用戶群體層面,知乎與微博、微信有明顯差異。
知乎早期採用「邀請+認證」的實名註冊方式,嚴格的審核環境,保證了初創階段用戶群的高水平。許多經過嚴格篩選的用戶,都是各領域專家。他們針對特定問題的回答,有很高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