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简称康文署)日前因要求剧团“糊涂戏班”在场刊(节目手册)资料中,删除团员毕业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中的“国立”二字,掀起风波。特首梁振英对此不作回应,将责任推给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局长日前回应时,却重复之前康文署发出的新闻稿,并无直接说明是否存在内部“政治审查”指引,只以官腔表示:会检视康文署与本地各艺团的交流及沟通云云。
从特区政府高层回应的闪缩调子可见,民政事务局很大机会存在“政治审查”政策。因为文化部门被指控作“政治审查”,可大可小,若只是前缐职员自把自为的糊涂行为,正常做法必定快速切割,撇清政治责任。但从梁振英卸给刘江华,而刘又左闪右避,读完声明然后不回答提问的做法,肯定别有内情。相信政府内部,正商议如何制造一个合理的解说。
自我审查的新常态
今次事件曝光,在于艺团敢于揭露。相信这种情况,过去一段时间已经成为新常态,因受压者众,才有人甘冒被秋后算帐危险发声。果然,同类事件相继曝光:政府资助最大的“香港话剧团”近年文宣,约自2014年起,开始删走台湾组织、院校名称中“国立”字眼。传媒对比同一位台湾剧场导演符宏征个人资料简介,2013年11月29日的宣传品文案是“就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期间⋯⋯”,到了2014年3月14日,同一剧团的宣传品中就删除了“国立”二字。而中文大学介绍海外大学交流的英文网站,亦发现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中“National”一字无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