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沈達明:中國經濟,崩潰中?

經濟狀況糟糕如此,領導層心急如焚,但在輿論宣傳上仍然一片歌舞昇平、和諧盛世,在茍延殘喘的日子裏,期待着供給側改革的奇跡發生。

沈達明:中國經濟,崩潰中?
圖為中上海浦東商業區的夜景。

在2016年1月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金融家索羅斯(George Soros)表示中國經濟將無可避免地走向「硬着路」,打算做空美股和亞洲貨幣。此言一出,中國當局震怒,官方媒體紛紛赤膊上陣、集體討伐。新華社以中英文至少發了五篇文章警告索羅斯「死路一條」;《人民日報》數次警告索羅斯「自食其果」,《環球時報》斥責索羅斯「老糊塗」、「難得逞」。除了批判索羅斯和其他人別有用心「唱衰中國」,各大媒體也藉機連篇累牘宣傳中國的經濟建設成就。《人民日報》稱「壓根兒不存在什麼蕭條的跡象、崩潰的前兆」,「風景這邊獨好」。接着春節到來,央視春晚主持人說道:「我們滿懷豐收的喜悅,昂首步入了十三五決勝小康的開局之年」。宣教聲中一歲除。

在海外,唱衰中國的論調多年來都存在,但並非主旋律。以美國企業為首的跨國集團看好中國潛力,在改革開放以來對中國市場投資之巨,支撐起中國經濟三十年的騰飛。依靠大量投資、出口貿易和環境代價,中國的GDP保持了平均9%的高增長,2014年外匯儲備高達3.843萬億美元,榮登世界首位。華爾街的投行私募大佬們,也把中國崛起當成最佳炒作題材,美國大眾毫不懷疑中國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使得中概股大放異彩,圈錢成功,特別是2015年阿里巴巴以史上最強IPO上市,將中國概念推向了高潮,一時風光無限。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索羅斯的一句話,就讓中國當局如此大動肝火呢?因為心虛。多年來的唱衰不值一提,只因經濟表現好,信心足。可是,近幾年中國經濟數據開始越來越難看,已經走上了減緩衰退的道路。在心驚膽寒、如履薄冰之際,最怕有人火上澆油,所以要不惜餘力地予以警告和痛斥。實際上,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上市也只代表中國經濟在國際舞台的迴光返照,沒堅持多久就跌破了發行價。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