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兩岸三地年度觀察之二:拉扯的記憶

記憶即政治。不論何地,官方都希望牢牢掌握歷史詮釋的話語權,但在建構和推動官方史觀的同時,亦可能催生出民間記憶的反思和反抗。2015年兩岸三地的歷史話語權爭奪戰硝煙彈雨,記憶的拉扯越發激烈……

兩岸三地年度觀察之二:拉扯的記憶
2015年8月30日,組織「時代思進」在西灣國殤紀念墳場發起「香港重光紀念日」悼念活動。

香港:「香港故事」作為一種抵抗

2015,二戰終戰70年。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國大陸一樣,將9月3日定為法定公眾假日——這一天是日本正式向中華民國及盟軍簽署降書的日子,中國從去年開始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但在近年本土思潮強烈的香港,這個日子和它所牵引的歷史記憶,引發了與以往不同的迴響。

以《香港民族論》提倡者為主的青年組織「時代思進」,首次邀請經歷過二戰的香港退伍華籍英兵樂善會,發起「香港重光紀念日」悼念活動。他們強調,在香港發生的抗日戰爭是英軍、華籍英兵及其他外來兵團而戰,並非只有共軍主導,這個紀念是希望從本土角度寫出政府之外的「另一條storyline」:「9月3日紀念的是中國抗戰勝利;8月30日是紀念香港重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