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暑气走得分外迟,直至过了小雪方才略感秋冬的凉意。日前与朋友在台中的鱼丽共同厨房用餐,点了份桂花藕粉作为饭后甜点,热烫浓稠的藕粉羹上浮着几朵红桂,便是秋冬里最着时的甜暖滋味。
中秋过后,荷花萎了,可莲藕充实了;从白露到隔年立春,都是莲藕的收获季。此时行经台南白河一带,无论早时晚时,都很容易闯进藕粉的各个场景里:
从田里挖出藕,削切去头跟节点,清洗绞碎,滤去纤维与残渣,不间断地冲水搓洗出粉,还要经过三四道的沉淀与再清洗,务必要将藕里的乳汁去净,藕粉才会白,才好吃;将洗净沉淀的粉集中到碗里,静置阴干后再将粉刮出晒干,在庙口埕前曝晒个一至三天,方才完成。老实的藕工会帮老板将藕粉在碗里装填得格外紧密──刮粉可是以碗计工资,一碗十元,对于有经验的快手,一天一两百碗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