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习会后,2015年11月21至23日,中国与台湾进行第12次货贸协议谈判,双方因为开放产业项目、关税配额、税率及调适期等四大议题仍有歧见而结束。但异于往例地立即约定一个月内再谈一回合,台湾两大谈判代表国贸局长杨珍妮、工业局长吴明机,甚至主动表示希望年内能有重大进展,显见于马英九操之甚急的情况下,年底前的第13次谈判,很可能不管台湾内部质疑声浪,一定会签署协议,马英九为了成就表面政绩,极可能会弃守限制中国农产品输台的底线。
台湾已确定将积极开放相对较低价的中国1510项其他工业产品进口,另可能于下次谈判时同意开放的有320项农产加工品、调製食品。仅勉强坚守707项农产品,但已洩漏期待年底达成协议之下,第13次谈判能否继续坚守得住?令人堪虑。无论如何,已可预期台湾农产加工业、食品、钢铁、纺织、电器电缆、玻璃、陶瓷、橡胶与汽车零件等产业,将哀鸿遍野。
至于表面上守住的707项农产品,因其中约有三成即是作为农产加工品原料,一旦下游农产加工品由中国输台取代,等同也让生产这些农产原料的小农丧失生计。台湾政府虽表示将编列预算补助受冲击企业渡过难关,但市场一旦被抢走,所谓补助,不过就是企业解散的遣散费而已。人民需要的可是企业得以经营,工作可以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