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Benedict Anderson书摘:我们为何迷恋民族国家

三十多年前,安德森质疑,为什么我们对“民族国家”不假思索,它如何左右我们的光荣与梦想,生存和死亡?

Benedict Anderson书摘:我们为何迷恋民族国家
2014年9月11日,巴塞隆那,大批支持加泰隆尼亚地区独立的人士带同加泰隆尼亚地区旗帜参与游行。

【编者按】本尼迪克特 · 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1936年出生于昆明。康乃尔大学国际研究Aaron L. Binenjorb讲座教授,全球著名东南亚研究学者。他的父亲能够流畅地听、说、书写以及阅读中文。而他自己则在东南亚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他在1982到1983年写作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出版后成为民族主义研究的经典之作。我们选摘了《想像的共同体》和他2010年在台湾大学的一场以此为主题的演讲,回顾那些引领我们重新思考“民族国家”的阐述。

这本书的写作动力,来自1978到1979年在中国、越南、柬埔寨三角之间爆发的第三次印支战争。另一个对他影响重大的,是在印度尼西亚生活时,从雅加达看希特勒的那种“望远镜视野”,让他从此不再把欧洲视为理所当然。在他的另一本书《比较的幽灵》一开始,就讲了这个故事。我们也选摘了这本书的片段,以飨读者。

2014年9月11日,巴塞隆那,大批支持加泰隆尼亚地区独立的人士带同加泰隆尼亚地区旗帜参与游行。

给《想像的共同体》的新世代读者(2010年5月10日,台湾大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