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曾柏文:从纳保争议到“陆生主体性”

若从主体性思考,这起争议中对垒的台派跟陆生,有颇相似的命运结构。台派着眼的“不被矮化”,正是陆生在健保争议中最基本的盼望;台派追求的“命运自决”,则是陆生在健保争议中的最大期待。

曾柏文:从纳保争议到“陆生主体性”
一名女子在台北市一间公立医院前走过。

11月24日,在台湾争议多年的“陆(中)生纳健保案”,冷不防地被排上立院议程。消息传开,旋即引起一波论战。反对者抨击国民党版“由政府分担四成保费”的规划;并质疑陆生纳保将广开巧门,任中国籍病患来台“假就学、真就医”,侵蚀健保资源。支持者除诉诸健康人权,也针对陆生纳保的财政效果精算,强调“陆生就医机会低,反可能挹注健保财源”。

由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曾表态“不反对陆生纳保”,一时之间,看似有望在此政策缔造里程碑。结果27日台联党团扬言将“提出440项变更议程案杯葛”,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赖士葆就以“总预算审查在即,不愿看到立院空转”为由,同意退让“择期再审”。

短短三天的沸沸扬扬,政策回到原点。只是争议政策针对的陆生,又再度于某种莫名中被拉到镁光灯前被论述、描绘、污名、拒斥,不免有种“躺着又中枪”的不是滋味。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