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若在北京摸不到你,就让我在香港想像

若在北京摸不到你,就让我在香港想像

在今日的北京街头,有时会看到一些很熟悉的地名。却因为周围环境大变,怎么也和头脑中的那些历史地点联系不起来。假如你走出北京大学的西门,可以看到几间卖烧烤的小铺,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从小巷中窜出来。你若是细心,还可以看到几个街牌上写着“畅春园”。“畅春园”,对,就是那个“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它在“三山五园”中最早兴建落成,康熙帝曾驻跸于此,后来逐渐变为祭祀场所,今日,除了被圈起的小山门,它已然“尸骨无存”。

走过了 5 个城市,“三山五园文化巡展”来到香港,试图用原尺寸复制的地图,版画,建筑烫画,和 3D 数码技术等方式还原这个皇家园林,呈现它还未被破坏时的模样。三山五园里最著名的或许是“圆明园”。自雍正皇帝起,圆明园成为皇帝日常起居办公的场所,只有在开展盛大活动时,皇帝才会回到紫禁城。关于圆明园,有很多美丽的记载,然而如今,除了“畅春园”,圆明园是被破坏最严重的,唯有几个西洋石制建筑得以存世。

图片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提供
图片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提供

本次的展览就着重于还原十八世纪极盛时期的圆明园。展览开始的地方,摆有一张三山五园的地图,细细标注了各个地点,尽显当时的规模。旁边还放有几张颐和园的建筑图片,同属于北京的皇家园林,看着颐和园的飞簷或许可以感受到圆明园里的建筑氛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