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那么大的如果,那么小的拼图:读陈冠中《建丰二年》

陈冠中是个有话要说的小说作者,似乎也不避讳意念先行,小说里的“言外之意”也清楚得不像是在“言外”。

那么大的如果,那么小的拼图:读陈冠中《建丰二年》

陈冠中的政治讽寓小说《建丰二年》颇引发一番关注,小说的各种机关设计(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设定1979,台湾美丽岛事件之年)及小说的各长处,王德威教授为该书台湾版写的序论〈史统散,小说兴〉言之详矣。我想谈一点别的。

王德威序论第一句就概括了这部中篇的可能性条件:“如果国民党赢得一九四九年国共内战……”。这一个如果,把一票中共建国高官重臣、帝王将相驱离乌有史的舞台,让《建丰二年》叙事时间里1949以后的30年,展现出不同的历史面貌:没有土地改革(代之以台式的三七五减租)、没有五七反右、没有文革,没有破四旧,没有大跃进……那一系列绝对可冠上愚蠢的历史躁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没有中断,五四一代知识人没受到严重迫害,中(华民)国得以提前“大国崛起”,跃居世界强国之列,但民主和言论自由还是非常困难。读者轻易可以读出陈冠中的“意图”──他是个有话要说的小说作者,似乎也不避讳意念先行,小说里的“言外之意”也清楚得不像是在“言外”。

相较于这如果造成的总体化变迁──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地缘政治、数亿子民的生命史──相较于这过大的想像图景,小说展示的七个个案(或七个面向),未免嫌少,是否有充分的概括性也相当可疑。细读的话,会发现若干更令人纳闷的现象(也许出自技术问题,或方法论问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