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黎广德:大屿山“孤岛两小时”的教训

多一条青龙大桥或正在兴建的屯门到赤𫚭角连接路,是否能解除一切风险?

黎广德:大屿山“孤岛两小时”的教训
2015年10月23日,香港汲水门大桥遭趸船撞毁令青屿干线交通瘫痪,桥上司机乘客在封桥期间在马路上休息,桥面的指示牌则显示三条行车线全被封闭。

汲水门大桥发生18年来首次趸船撞桥意外,令大屿山陆路交通完全终断,旅客无法上机,东涌居民有家归不得。传媒在深夜召开的记者会上质问路政署长刘家强:“大屿山只得一条大桥连接,是否规划失误?”很奇怪当时刘署长不敢正面回答,只说大屿山规划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

我认为要还工程界一个清白,用一条大桥连接市区同大屿山,并非规划失误,而系一个预知的风险,但我们要同时承认,这是一个规划缺陷,缺陷的根源在于一个不少市民特别是政府官员已忘掉的事实:大屿山是离岛,四面环海,同长洲坪洲没有分别。

为何每年台风袭港,渡轮停航,长洲坪洲成为孤岛时,居民没有大惊小怪,但汲水门大桥封闭两小时已经全城哗然,原因大家都明白:我们把近十万人口放在东涌,把最重要的国际机场放在赤𫚭角,所以社会无法承受中断大屿山陆路联系的代价。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