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黃冠能:重新想像一國兩制

在北京嘗試展現大國影響力,卻又面對美國重返亞太甚至可能圍堵中國時,香港的一制其實有很多有利於「一國」的可能。

黃冠能:重新想像一國兩制
在紅磡體育館舉行的一場軍隊步操表演。

最近一個多月,從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的「特首地位超然論」,到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說特區沒有依法「去殖民化」反而「去中國化」,以及陳文敏教授不被委任為港大副校長,及至最近郵筒將去除英國皇室徽號之議,接二連三的令港人嘩然。京官強調「一國」大於「兩制」,港人驚恐「兩制」蕩然無存,天朝主義有剷平一切阻礙其權力伸展之勢。

鄧小平原本設計「一國」包含「兩制」

這一切的背後,源自於「一國」與「兩制」對立的想像,二者遇有衝突的話,北京當取「一國」而捨「兩制」,港人於是以保衛「兩制」反應。此想像十分內向,造成內耗,彷彿兩者必然衝突,終於會令北京與香港變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敵對狀態。港人無意亦無力推翻北京,於是小部分港人萌生港獨念頭,獨立建國派應運而生;北京正以民族主義維持其政權合法性,推動統一大業,必然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不容港獨。

但按鄧小平的原本講法,「一國兩制」並非只有「一國」和「兩制」兩個組成部分,而其實有三個組成部分──即「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陸」與「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和台灣)」,而「大陸制度」和「香港制度」都是「中國」的組成部分,不可分割,必須並存。鄧小平的原本構想,包容性很高,雖然陸港制度必有差異,磨擦在所難免,但絕對不需在兩個制度之間取捨,而且「一國」超然於「兩制」之間的磨擦。鄧小平明顯智慧過人,「一國」包含「兩個制度」的想像明顯要比天朝「一國」與「兩制」對立的想像,更為可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