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蜜月在复活节岛度过,但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其实百无聊赖,其间看了关于复活节岛历史的电影《复活节岛》(Rapa Nui)(“Rapa Nui”是当地人称呼复活节岛的名字),不禁感触良多。感触的不是电影有何夸张之处,而是它因为篇幅所限浓缩的悲剧,已没有覆盖复活节岛悲剧的全豹。根据电影,复活节岛今天一片荒芜,主要因为全盛期的贵族倒行逆施,引起群众暴动,加上过度砍伐树木,令文明倒退到石器时代。这样安排,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角色一笔抹杀,其实是避重就轻。要了解完整的故事,还得由复活节岛通识谈起。
电影没有交代复活节岛文明的由来,仿佛自成一国,与其他地方毫不相干。其实它虽然位置偏僻,也是位于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亚三角带”:在夏威夷、纽西兰、复活节岛组成的三角形以内,都是玻里尼西亚人的地方。在所有玻里尼西亚移民社会当中,复活节岛发展得较晚,位置也最偏僻,但那里的生态环境原来是人间天堂,加上居民难以离开,却在短时间内孕育了最辉煌的玻里尼西亚文明。复活节岛面积不及两个香港岛大,人口高峰时也只有二万,却创造了自己的宗教、语言和文字,仿佛是一个人类文明实验室。
《大崩坏》的生态灾难
玻里尼西亚人来到复活节岛后,第一位酋长把全岛土地分封给不同子女,逐渐演变成不同部落。由于复活节岛孤悬海外,天然资源难以其他方式替补,当人口膨胀到某个程度,部落之间争夺资源的冲突就难以避免。复活节岛人相信祖先崇拜,认为先人拥有神秘力量,只要制造已故酋长、祭司的巨型石像,石像就可以留住那些力量,保佑后人。其实其他玻里尼西亚岛屿也有石像崇拜传统,但规模小得多,并以木制为主,相信在复活节岛早期也是一样。然而在困兽斗的复活节岛,各部落为了炫耀自己部落的实力、在资源战中震慑对手,石像逐渐越做越大,甚至出现了专门制作巨型石像的工场。接着的悲剧,电影诿过于大祭司,其实现实更多是不同部落酋长之间的竞赛,地理学教授Jared Diamond的著作《大崩坏:人类社会的明天?》有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