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施懿倫:「中信金」是金融業的「旺中案」嗎?

中信銀行作為服務於中國政府政經戰略的金融機構,其經濟行動同時也是政治行動,即所謂「以商逼政」。

施懿倫:「中信金」是金融業的「旺中案」嗎?
客戶進入中國中信銀行。

據《蘋果日報》今年6月30日報導:

中信金已與中國中信集團簽定策略聯盟協約,中信金以116.7億元取得中國中信集團旗下中信銀行所屬(中國)100%股權;同時以私募方式引進中國的中信銀行資金,取得中信金3.8%股權,成為中資入股台灣金融業的首例,也成為股東會上各界熱烈討論的重點......

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率眾至股東會場外抗議,並以股東身份發言表示,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恐持有品質不良的中國政府地方債,花大錢恐怕買到的不是資產而是負債;並質疑這項策略聯盟會有洩露個資的問題。

或許正因為是第一次中資入股台灣金融業的案例,才引來如此風波。有論者認為這是金融業的「旺中案」,而中國中信是中國國務院控制的國家戰略企業。這種看法認為中國中信承載了中國政府的意志,且北京可以透過台灣中信金這個重要中介來影響台灣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生活。

那麼,中信銀行如何承載中國政府意志呢?我認為這可以簡要分成兩部分,一是歷任中信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無一不是中央政府或中央國企的重要幹部,二是甫成為台灣中信金股東之一的中信銀行亦有超過一半的股份由國家直接持有。至於要說明中國中信戰略性金融機構的性質為何,或許沒有比「一帶一路」更適合的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