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黃洪:政治失能 民生遭殃

要解決「政治失能」的困局,「強人政治」或「寡頭政治」只是飲鴆止渴的辦法。

黃洪:政治失能 民生遭殃
黃洪:梁班子明顯是要打民生牌及經濟牌,希望藉此來挽回低落的民望,為出任下一任特首造勢。圖為特首梁振英。

自立法會在6月18日以大比數否決了政改議案後,政改五部曲無法按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走下去。有政府官員及評論員說香港進入「後政改時代」,筆者不知道提出者如何界定什麼是「後政改時代」,以及有否解說清楚後政改時代與政改時代有什麼實際的分別。現實上有關政制改革中有關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以至立法會的選舉方法,一無新方案,二無真共識。若說政改爭論已經成為過去,只可以說是掩耳盜鈴之方法。政改仍然是香港社會不同社群心中的一條刺,黃絲與藍絲的對陣,並不會因一句「後政改時代」而煙消雲散。

現屆特區政府表示在餘下任期內不會重啟政改,所以便宣稱「後政改時代」的來臨。可惜,這只是政府的主觀願望,希望香港人可以暫時放下政改造成的爭拗和分裂,但不會重啟政改的決定本身未經民意討論及立法會授權,本身便會引起爭議及面對挑戰。而「後政改」與「政改」兩時代的主要分別,應該是梁振英所說在餘下的兩年任期內集中處理香港的民生及經濟議題,而不再處理香港的政改議題。

梁班子明顯是要打民生牌及經濟牌,希望藉此來挽回低落的民望,為出任下一任特首造勢。但民生與經濟議題真的可以脫離政治脈絡而單獨討論嗎?只談民生經濟,不談政治的想法,根本不設實際。例如最近出現的高鐵超支是經濟議題、鉛水事件是民生議題,但明顯大眾認為均是「民生遭殃」,大眾關心的是政府的行政及監管能力是否出現問題,為什麼能讓高鐵工程一再延誤及超支,為什麼讓公屋的發展商在交樓後短期便出現不合格的鉛水供應?市民憂心的是政府的表現不合格,民眾認為政府的管治水平每況愈下。沒有一個民意授權的低民望政府,民生經濟問題,也變成行政及政治的問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