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柴文瀚:打擊Uber 可扶阿斗?

站在乘客立場,政府不斷呼籲「白牌車」沒有安全保障,也是極為不切實際。

柴文瀚:打擊Uber 可扶阿斗?
柴文瀚:在的士業界壓力下,政府終以「非法載客取酬」及「沒有第三者保險」為由,拘捕Uber在港的司機及職員。圖為Uber香港辦事處。

在的士業界壓力下,政府終以「非法載客取酬」及「沒有第三者保險」為由,拘捕Uber在港的司機及職員,坊間卻大多站在Uber一方,集體抨擊的士服務欠佳,分享個人不快經歷,更成近期網上佳話。

翻查特區政府歷任運輸局長,任內都沒有致力改善的士服務。十多年來,大部分車輛設備過時乏味,車主沒有誘因增設如電子貨幣、衛星導航等科技日用品不在話下,司機拒載及車內個人物品阻礙乘客,營業時不修邊幅,更令人覺得香港的士服務,難跟附近發達城市比較。

的士業科技落伍

投資推廣署為香港引入Uber服務時,正是針對的士業科技落伍的缺點,由電子配對供求,以至全面採用信用卡交易,完全配合網絡世代生活模式。因此持牌人及「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等既得利益集團,不論為免競爭或未能追上科技,要求以過時法例排拒新式服務,的確難以令靈活醒目的香港人信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