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蘇耳: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復存在

在產能落後、核心競爭力低下、環境治理歷史包袱沉重、出口和內銷雙重萎縮的眾多因素作用下,對中國的製造業前景,很難給予樂觀的評價。

蘇耳: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復存在
中國福建省的女工在工廠中為藍精靈模型塗上漆油。

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發布的報告《全球製造業的經濟大挪移》稱,中國的製造成本已經達到美國的96%。過去中國依靠低成本優勢支撐的「世界工廠」地位,如今已經不復存在。BCG報告把中國製造業成本的提升,歸為三個主要原因。一是人力成本的上漲,二是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三是能源成本大幅增加。報告還稱,過去和中國製造業成本接近的巴西、俄羅斯等經濟體,也面臨着同樣的境況。

應該說,該報告對於中國製造業成本高企的歸因,包含着對世界經濟的普遍、深入的觀察,有着相當堅實的數據基礎。中國製造業成本的提升,前述三個原因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認,中國製造業有着與世界市場並不同步的發展過程,尤其是起步於非常落後的發展基礎,因此也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困難和問題。

先來看一下BCG報告提及的三個問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