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关信基:为香港民主发展把脉(一)

两地政府误会一国两制是既有的特定事物,不把它看成是一个有待中港共同建构,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信基:为香港民主发展把脉(一)
关信基:香港在殖民地时代属于英国,回归后是中国,民主与否,都不能自决。图为1997年7月1日,香港结束156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主权回交中国。

2015年6月18日,香港立法会否决了政府的2017年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简称特首)选举办法草案。它赋予选民一人一票选举特首,但候选人要先经过提名委员会的筛选。有人说,这是机不可失,应先拥抱,后改善。民主党派则认为方案不合理地限制了提名权和参选权,不值得支持。方案的否决表示来届的特首将按旧办法产生,新的改革机会遥遥无期。民主发展还有出路吗?

政体变迁──无论改革、革命或两者兼备──结果都难以预知。正如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政权,却未能建立民主,还得经历恐怖统治和拿破仑称帝。折腾几十年后,大家不得不认定法国民主无望,皆因中央集权的传统、愚忠的军队和保守的天主教文化都不可动摇。岂料普法战争拿破仑被打败后,法国瞬即建立了民主的第三共和,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香港回归后,立法会的选举办法改为比例代表制,目的在防止民主党壮大。当时谁都没想到,其结果是小型政党的保护伞。

影响政体发展的因素有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偶发性)两类。偶发性因素,比方最高领袖的意外身亡,难以预料。系统性因素,无论是结构或人(能动者,见),则较易估算。香港的命运也难逃避这些因素的影响,出路也得考量它们。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