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白信:国家的诽谤,从刑罪化到污名化

遭受污名化的社运或者说整个社会新兴力量如何生存和转型,也许成为未来最为迫切、最为重要的问题。

白信:国家的诽谤,从刑罪化到污名化
2013年5月16日,云南昆明市的反PX化工厂示威。

过去三年,中国年轻的社会运动正经历着越来越严酷的打压。2014年底,传知行、益仁平和女权团体等NGO先后被取缔,获得者被刑拘,并以非法经营罪等刑事罪名起诉。

原本以为这已经意味着中国社运的严冬,当局以刑罪化的方式对NGO实施定点打击,但是,自2015年5月底一位著名的草根法律工作者“屠夫”吴淦被捕以来,当局不惜动用全部文宣力量,发动了一波针对整个人权律师群体的污名化攻势。

仅仅半年,对中国社运的打击从对个别组织和个人的刑罪化迅速发展为大规模污名化,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意味着何等严峻的未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