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导演新作《想飞的女孩》在年初宣布入围柏林影展后,立刻定档中国大陆三月八日妇女节上映。女导演、女编剧,新生代最瞩目的两位女主演文淇与刘浩存,女性故事电影的姿态高调惹眼。不幸的是,该片在柏林反响平平,imdb评分6.3,烂番茄(RottenTomatoes)新鲜度60%。中国大陆上映至今,该片票房停在1697.2万人民币,豆瓣近三万名用户打出5.2分,与映前媒体预测的2300-4000万相去甚远。
除了《想飞的女孩》,大陆院线同期上映了讲述二战后意大利首次女性大选故事的《还有明天》(There's Still Tomorrow),以及讲述刑辩律师自身遭受性侵却发现法制缺陷无法实现公平正义的戏剧录影《初步证据》(National Theatre Live: Prima Facie),被称为“史上最强三八档”。与同期两部电影比较,《想飞的女孩》的票房与口碑颓势都非常扎眼:《还有明天》与《初步证据》分别突破4400万与3500万票房,豆瓣评分人数各超26万与18万,双双突破9分。去年两部最受瞩目的女性题材电影《好东西》与《出走的决心》更是票房破亿、豆瓣高分,还受住时间的考验,上线流媒体后也有人反复观看。
在发行思路上,《想飞的女孩》抓取的点围绕着两位流量高、票房潜力好的女演员,在女权主义和女性互助这种流行话题上做文章,加上影展入围即是一种认可,本应给人影片质量不错的印象,但它的结局是一枪哑火。一部很显然在乘着流行议题风浪的艺术片,究竟差在何处,才陷入了这样的窘境?而那些赢了口碑与票房的艺术片,它们做对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