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年前,香港的流感季再度来临,公立医院病患急增,医护人员也压力爆煲(爆表)。舆论每每出现针锋相对的争论,经典的论调包括批评拿单程证来香港的新移民(病患)太多、医师人手不足、应该多争取外来医生来港等。实际上,香港推行医疗改革已有20年,牵连甚广,因其不仅涉及医患比问题,还包括医疗资源分配、人口结构变化、融资问题等,难以一蹴而就。
本文切入的角度是香港自身医疗系统存在的弊病,我们希望从此文入手,与读者共同关注“医疗”这个世界各地都看重的社保制度,在香港遭遇的结构性、制度性困境。本文原刊于《明报》2月8日版,端传媒获作者授权转载。现标题为端传媒重拟,《明报》原标题为“医管局自编自导自演的医疗爆煲”,内文小标题亦为《明报》编辑所加。
每年冬天的流感高峰期,公立医院的急诊室及急症病房一定爆满,医护人员疲于奔命,病人亦苦不堪言。今年,护士及医生分别举行集会表示不满,希望政府增加资源,减轻工作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