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座电影与南韩民主进程中的最大风波
全斗焕执政时期,南韩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然而,经济发展引起的劳资纠纷无法解决,军事政府高压独裁激起的民主化运动逐渐铺开。1987年6月,汉城(今首尔)大学学生朴钟哲被拷打致死,延世大学学生李韩烈在示威中被警察的催泪弹击中,送院不治,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先是首尔各大学纷纷示威,要求全斗焕谢罪,随后南韩的中产阶级也积极投入到运动中来,要求保障人权,修改宪法,结束独裁统治。这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抗议运动波及全国22个城市,史称南韩的“六月抗争”。在全国一片声讨的浪潮下,全斗焕退居幕后,指定他的同乡、同学、曾积极支持他政变的军人卢泰愚担任执政的民主正义党主席,竞选下一任总统。当时的政府面对南韩即将主办奥运会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变政治形象,在各方面的强大压力下,1987年6月29日,民主正义党代表委员兼总统候选人卢泰愚通过电视,向国民发表了八点民主化宣言(即“6·29特别宣言”),同意反对派提出的总统直选要求,紧急宣布了一系列民主改革的措施。此宣言标志着南韩民主化进程的正式启动。
来到“6·29特别宣言”的30周年,很多电影导演为此准备已久。不少以南韩民主化历程做素材的电影将于年内上映,题材涵盖学运、全国民主主义运动、光州市民民主化运动、人权和依法治国等。8月上旬,新片《逆权司机》(台译: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引起观影热潮,上映仅7天累积观影人数便突破500万大关,创下今年南韩院线电影的最快纪录(南韩电影发行商秀博思公司 Showbox 8月8日报道),比电影《军舰岛》快了一天。截至9月1日,入场人次已达1162万,超越2016年话题之作《尸杀列车》(Train to Busan)在南韩映期的总人次1156万,成为南韩史上十大最卖座电影之一。
金大中和卢武铉政府时期也曾将光洲民主化运动用作电影主题。但是,《逆权司机》导演重新描写了1980年代初期温馨和平的南韩城乡环境,映衬光州当时的紧张情景,以讽刺和暗喻写出光州民主化运动的悲惨事实。追赶出租车军人的暴行和普通市民的温情形成了鲜明对比,温馨和平的氛围与紧张暴力的冲突交替,甚至有些像电影版《战争与和平》中的反衬运笔。
电影还原了当年的传奇故事,汉城(今首尔)逆权司机满燮(宋康昊饰)听说如果能在宵禁时间之前去一趟光州(首尔市中心到光州广域市今距离大约295公里),就能挣一大笔钱(10万元韩元),足以偿还他拖欠数月的房租。他决定和德国记者彼得(托马斯·克莱舒曼饰)一起同行。车快到光州郊区才知道光州的环境已变,满燮一方面顾虑他和独生女的现实生活,同时也慢慢开始学习及体会到民主和人权的正义问题。他和彼得在光州得到市民帮助,完成了向海外传播真相的报导。电影通过二人在光州的所历所见来描述当年的民主运动与军政府之间的矛盾,以此传达导演对南韩现代史上最大风波的见解。

六十年代的民运序幕
南韩的政治民主化运动、劳动权益运动和经济发展一直同步。通常公认的南韩民主化运动起源始于1960年的“4·19革命”,它是于1960年3月起由南韩大中学生和劳工领导的学运。当时第四任总统选举时发生作票舞弊,导致学生及民众抗议。马山市抗议选举结果期间,近海水面发现一名遇害学生——金朱烈遗体,他在警方镇暴行动中被催泪弹击中眼部而死。该次革命推翻了李承晚独裁下的南韩第一共和国。但是,由于革命后一年即发生由朴正熙少将发起的“5·16军事政变”(现在称为“5·16革命”),自由民主被压制,朴正熙政府的第5共和国军人政府成立,南韩进入漫长军统时期。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情报部长金载圭刺杀,崔圭夏任代总统。民众以为南韩进入“汉城之春”的民主时代,但好景不长,实权还是掌握在军人手中。11月24日,140名民主运动人士因要求民主而被逮捕及拷问。12月12日,又一位军界强人全斗焕发动了“12·12肃军政变”,继续实行独裁统治。
出身全罗南道的金大中联同一些民主人士发表了《促进民主化国民宣言》,要求全斗焕下台。 1980年5月15日大约10万名大学生在汉城(今首尔)集会向军政府示威,第二天光州也有3万名学生与市民示威支援。1980年5月17日,全斗焕颁布《紧急戒严令》,进一步扩大戒严范围至全国,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关闭大学校园,禁止召开南韩国会,禁止批评国家元首,还拘捕了金大中、金泳三等民主运动领袖和学生。5月18日,戒严军分六路包围了全罗南道首府光州市,甚至动用飞机空运军队。当日,在光州民主运动大本营全罗南道国立大学,戒严军与学生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军队打死学生数人、逮捕多人。激动的光州学生和市民奋起抗争,聚集于全罗南道道厅前广场,拉开了“光州518抗争”序幕。
学生与市民以道厅为中心,到光州火车站、高速巴士总站等地阻拦戒严军进城。面对封锁和开火,抗议民众从集会、示威,再到成立“民众抗争本部”,开始长达一周有组织有系统的对抗活动,进而组织市民军,与戒严军武装对抗。整个抗争期间,市民军训练市民使用枪械,迫使戒严军一度撤回到郊外。由于有武装冲突,所以后来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5·18暴动”或“5·18起义”。光州事件激化了民众对南韩军统的反感,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

电影的“左右”
2014年,前总统朴槿惠时期,电影《国际市场》(尹济均执导)上映28天之后,观影人数突破1000万。因内容描述兴南码头撤退、南韩向德国派遣矿夫,越南战场等事件,有人称其为观点片面的“保守派”电影。同时上映的《辩护人》(杨宇锡导演)也吸引了1137万观众,则被批为“进步派”。从而拉开电影“左右”的理念论争。
保守派指的是以国家安保和经济发展为主来判断南韩社会稳定发展的派系,而进步派系是注重人权、平等、自由为主题看社会和国家的派系。朝鲜战争以来,因为执政党和在野党之争,派系之间的分别似乎慢慢变质。“保守派”误为“反共(反朝鲜)”立场,“进步派”误为支持南北韩民族交流。派系的分界线有时甚至以出生地、成长的地区行政管区和祖籍地点而决定。这可能与南韩政治领导出身背景和他的支持者之间的政治默契或者地区族群支持力量有关。例如,过去金大中总统在全罗南北道的支持率极高,反而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和朴槿惠在庆尚南北道的支持率高。除了这些出生背景外,支持者以政治领导的思想及其政治路线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找出自己的支持对象,“进步”和“保守”之争是南韩选举里很常见的分类习惯。
最近上演的电影也同样陷入在“左右”、“进步和保守”、地区势力矛盾的争论里,南韩的政治和社会还在“前浪”与“后浪”的世代涡旋中。
不止《逆权司机》,最近涉及光州运动的电影还有《挖土机》,两部电影都试图重新评价光州民主化运动。今年在南韩,除了这些光州题材的电影外,还有描写南韩前总统卢武铉的纪录片《我是卢武铉》。电影从5月25日在韩上映后,一度成为票房黑马。此片集合南韩总统文在寅在内的39名卢武铉身边人物的采访片段,讲述他2002年在党内以2%支持率起步,最终成为总统候选人的历程。
5月23日是卢武铉前总统去世8周年纪念日,纪录片在文在寅就任后立即上映看似反应了文在寅与卢武铉政府的关系,其实不然。目前南韩社会里,不少人还是怀念卢武铉前总统。文在寅和卢武铉是30多年的挚友、知音。在这次总统选举中,文在寅也因卢的选民得到了不少支持。这或许证明文在寅政府希望推广或实现卢政府时期两人曾共同谋求的政治理念和目标。
文在寅总统就任后,不少有关卢武铉和光州民主化运动主题的电影上映,或暗示新政府希望实现“卢武铉-文在寅共有过的民主政治”。这些有“进步”色彩的电影在保守派或政见不同的政府上台时难以公映,在保守派和进步派的政党轮替时才有机会。南韩政党政治这些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全斗焕前总统目前还向媒体暴露,“以司法的方式对付《逆权司机》电影的内容”,倒是他最近出版的“回忆录”被现在政府禁止发行。全斗焕时代过去,新时代来临,时代转变总是不饶过去的错误。

历史与追责
南韩最早对前总统展开司法调查,可以追溯到金泳三时代。 由那时起光州事件正式改名为“光州市民革命”。金泳三与卢泰愚合作而得到宝座,在1993年上台后,他领导了一场反贪污运动,以贪污罪将卢泰愚和全斗焕送上法庭。1996年8月,两人叛国、叛变和贪污罪名成立,全斗焕被判以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卢泰愚被处以22年半徒刑(经上诉后减刑为17年)。1998年初两人获特赦。金泳三政府对全斗焕和卢泰愚的审判及定罪,堪称南韩当代的重大转折,推动了政治改革,国家朝民主政体转变。这也拉开了向全斗焕和卢泰愚质询光州民主化运动责任的序幕。
2002年底卢武铉上台后,文在寅与政治核心一直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今年5月9日当选为南韩新总统后,首个官方纪念活动就是光州国立5·18(光州民主化运动)民主墓地举行的37周年纪念仪式。文在寅反覆强调:“我将履行竞选时的公约,将5·18精神写入宪法前文,开启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时代”,“5·18民主化运动将成为一段令人骄傲的历史,被全国民所铭记与学习”,更要进一步查明事件中的诸多真相,阻止废弃5·18相关资料与扭曲历史的行为。
早在当选之前,他已多次表达政治理念:求国民同和、纠正过去政府的错误、促进南北韩交流及完成民主政治体制。新政府对内也将致力东西地区(庆尚南北道和全罗南北道)融合、进步和保守之间互让、劳资平等和互相尊重等。目前看来,他的路线在日渐两分的南韩内外能否有效仍属未知。

说回《逆权司机》中彼得的原型,德国记者尤尔根·辛兹佩特(Jurgen Hinzpeter),当时他由德国广播电视联合会的北德广播电视台(ARD-NDR)派驻日本。光州运动开始后,他冒险经首尔到光州现场拍摄,后来制作成纪录片全球播出,成为英雄。司机满燮和片中无数光州市民则更像是无名英雄,在背后默默参与,支持着这次民主运动。
辛兹佩特未能活着见到电影制作完毕,却以采访的影像出现在电影最后部分,表达自己对司机满燮的想念。“司机满燮”消失了三十七年,终于在这个9月由儿子道出亡父心声。凭藉电影,这段曲折的历史,又再多揭开了一个秘密。
(金鑫泽,来自南韩,社会及政治评论人。)
国内火的是战狼
唏嘘
被人遺忘的主要原因是,運動失敗了。
中国也有这种追求民主化的运动,但是那些为此付出生命的人因为恶党得有意隐瞒正在被人们遗忘
一部非常感人和具有启发意义的电影,希望在不太远的将来中国也会有这样一部反思历史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