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奥运期间,体操运动员商春松在中国大陆社交媒体引起热议。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商春松,7岁就开始了艰苦的体操训练,在各类国际赛事中成绩优异。
媒体除了赞美商春松的努力付出与优秀成绩,还有她的“懂事”:省吃俭用、银行卡交给母亲保管,并攒钱为天生眼疾的哥哥买房、治病,这些在传统意义上的赞美,却意外引燃了不少女权主义者的愤怒,他们认为,商春松承担了过多的家庭责任,有被压榨、“吸血”之嫌;省吃俭用与为哥哥买房之间的对比,也让其家庭背上了“重男轻女”的罪名。在这种愤怒情绪下,网上甚至出现了对商春松哥哥直接的指责和攻击,讨论的话题重心也有所泛化,转向了批判所有受传统男权思维影响、经济条件艰难的农村家庭对女性的压榨和对儿女的区别对待。
无独有偶,当围绕商春松的讨论热度渐退,演员徐婷的病逝又再次吸引公众的注意。与商春松相似,徐婷用极端的努力帮衬着自己的家庭,为父母买房,为弟妹提供经济支持,承担起远超其他兄弟姐妹的责任。在得知罹患癌症后,她甚至表示“居然有一丝轻松,感觉要解脱了”,因为多年来辛苦拍戏,赚钱全部给了家里,自己从不舍得花,压力和辛劳大概都到达了她能承受的极限。在公众眼中,徐婷的悲剧并非单纯的不幸──父母无节制生育了七个子女、弟弟在经济上对这位三姐长期的依赖,都为徐婷的早逝埋下伏笔。这又是一个被原生家庭压榨到无力透气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