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听到某国声称爆炸了原子弹或氢弹,中国媒体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核实爆炸的真伪。因为爆炸的核装置是真是假,性能是否跨过一些关键门槛,对它的意义和影响是决定性的。为此,媒体往往需要查阅或等待几个关键的权威核军控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
比如,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行政秘书6日发布的声明中,就仍采用“在朝鲜探测到的异常震动事件”的提法,表示其专家仍在分析事件的性质。美国军方相信也会尽全力搜集情报,以证实朝鲜这次试验体现的核能力。
本着这一新闻专业主义态度,《环球时报》有6日事发后3个小时就发出的报道中,提供了两大证据来证明迄今“怀疑仍然是世界对朝鲜氢弹的主流态度”。其一,一个月前朝鲜领导人表示朝鲜已是“能够准备好使用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和氢弹……的核强国”,但美国白宫发言人称 “(朝鲜的)声明有严重问题”;其二,该报引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某研究员称“通常认为朝鲜不具备制造氢弹的水平,即便他们承认拥有氢弹”,因而这次试验的可能是大当量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