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Threads上得知Charlie Kirk中枪的消息的。第一眼只是怀疑真实性,毕竟AI年代即使有片也未必为真。我在确认各家美媒都开了滚动更新之后吓了一跳:31岁的Charlie Kirk可不是一个一般的极端保守派活动家或“KOL”,他可能是改变了整个美国Z世代政治图景的人。甚至,如果我说他是年轻保守派中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是未来的共和党总统提名人选的话,都不算是夸大其辞。
很老实说,任何一个对知识有基本尊重的人去看让Kirk成名的“辩论”,应该都会生气:先不说一个有团队协助的大人去找18岁大学生“单挑”有多荒谬,也不说他的论点经常偏离事实;Kirk非常爱耍小聪明,爱进行没有下限的人身攻击与羞辱,完全背离智性辩论的原意,顶多就可以说是PR stunt。但对他的“辩才”或为人评价低下是一回事,他在2012年,年仅18﹑19岁的时候就创立“美国转捩点”(Turning Point USA),实在是无比高明的操作:美国大学校园自由派氛围浓厚,有保守倾向的学生是被边缘化的少数,一旦有人给他们一个“共同体”,令他们脱离原子化,可以在校园政治“出柜”,会员人数增长肯定是爆炸性的。
这也不止,Kirk本人自带流量明星气质,非常会玩媒体游戏。在美国转捩点出现之前,美国大学校园除了有campus Republicans(共和党校园分党),也有成立于1969年的老牌保守派组织“年轻美国基金会”(Young Americans’ Foundation;YAF),但后者现时的影响力却远远不及转捩点。2018年5月,YAF 的一份内部备忘录遭外泄,YAF领导层在备忘录里警告其成员不要与转捩点的人交往,指后者夸大其分会和全国活动数量﹑free ride其他组织的功劳,经常支持以羞辱别人为基础的校园活动(例如2017年嘲笑性小众的“尿布事件),而且为了活动人气而与种族主义者和纳粹同情者同台(如曾参加Unite the Right极右翼集会的种族主义另类右翼活动家Cesar Subervi最初被转捩点列入“黑名单”,但转捩点后来为了提高活动参与人数,而放弃了这个名单 )。
从这张备忘录,就看到像YAF这样的传统保守派和像转捩点这样的“特朗普系”极端保守派的分别:后者深明在社交媒体﹑“meme activism”的年代,all attention is good attention(最好的中译就是“黑红也是红”),这和特朗普本人的崛起路径是完全吻合的。我在美国的时候研究过一轮这些校园保守组织,因为被警告作为亚裔接近转捩点未必安全,所以转而尝试接近YAF。在一次会议留下联络后,我除了偶尔收到他们的电邮,还会准时在信箱里收到他们印刷精美的会员通讯和座谈会消息。我不认同他们的政见,但他们无疑还是体面﹑有底线的。虽然这也意味著他们会被特朗普时代远远抛在后面。

近几年我们常说Z世代,尤其Z世代男性趋向保守,但不足10年前,在总统还是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时候,真的常有“美国以后都不会选出共和党总统”的论述出现。这也是历史终结论治不好的长尾吧:很多人相信活在资讯爆炸﹑Black Lives Matter﹑metoo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继出现的时代的Z世代,会毫不保留地拥抱进步﹑多元和平等的价值。事实呢?特朗普二次上台的推手,除了粉丝骨干的中老年﹑低学历白人男性,还有愈来愈多的Z世代,尤其是学历较低的Z世代男性。历史不但没有终结,Z世代可能还成为了近5﹑60年来最保守的一个世代。
但不是有了Kirk才有这些Z世代。在美国我要教社会学的课,和学生讲在美国语境中最敏感﹑最容易触动政治神经的课题:种族与性别不平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宗教自由与政教分离﹑女性主义与堕胎权﹑枪枝管制和边境管制。在讲这些的时候,我总留意到教室里有些学生(多是来自保守乡郊的白人男生)会和旁边的同学偷偷交换一个心神领会的眼神和暧昧的微笑。见过太多这样的情景,我对于Charlie Kirk这几年的崛起完全不感到意外。有保守倾向的Z世代一直存在,两党政治没能解决他们的积郁,于是有了Kirk这种政客:他否定大学的精英主义游戏,否定学院派的知识“霸权”,将所有问题归因于“进步价值”--这些可能是错误的指向,但他还是直接地为他们的问题提供了解方。这可能就是“黑红也是红”的原因。
Charlie Kirk被枪击后,很多美国媒体和自由派政治人物都无差别地谴责了政治暴力。我难免感到有点郁闷:我们谴责政治暴力﹑枪械暴力,却没有同时体认正是Charlie Kirk的言论助长了这些暴力,那也是另类的犬儒和伪善。事件发生至今,我最认同的评论,来自曾经跟Kirk在Cambridge Union辩论的剑桥政治学学生Tilly Middlehurst。她在声明中写道:Kirk的“殉道”不会给左派带来他们想要的结果,因为这些时刻正将引发来自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极右翼的报复性暴力。她也写道,在谴责政治暴力与杀戮的同时,我们必须“揭露右派如何利用悲剧来巩固其控制”,并保护身边最脆弱的人:女性、穆斯林、移民和少数族裔。
她最后说了一句:Words can still win。我会说,虽然文字能“赢”的不知道是甚么,但缓慢的梳理与讨论,肯定还是比粗暴的“辩论”有价值的。
评论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