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那场遇冷的香港立法会选举,如何成为官媒笔下“五光十色的优质民主”?

一场严格筛选、投票率新低的选举,一方面被描述成“五光十色”、“踊跃投票”,另一方面拔高成“优质民主”。

2021年香港立法会选举结果尘埃落定,建制派在民主派缺席下大获全胜。这是港区国安法强势落地、“完善选举制度”以来的第二场选举(注:首场选举为2021年9月的选委选举),不但深刻地改变了香港政治生态,还成为中国争夺民主话语权的一场展演。

对中国大陆官方舆论机器来说,香港立法会选举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意识形态事件,需要做充分的舆论导向和论述包装,肯定新游戏规则的认受性。在选举前后,究竟大陆官方舆论机器如何铺排、呈现甚至粉饰这场改造后的选举?当中又有何策略?本文将爬梳大陆官媒和官方舆论,分析官方舆论机器如何打响这场定义“香港民主”的舆论攻势。

选前:渲染“新选制”带来“优质民主”,但整体议题热度低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