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二月的最后一周,“农”这个字以两次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台湾人的面前。一次,是因为知名农村纪录片《无米乐》主角“昆滨伯”过世;另一次,则是在昆滨伯丧后一周,因为中国大陆片面宣布禁止台湾凤梨进口,造成产地哗然,“凤梨 / 菠萝”转瞬成为两岸热议关键字。
昆滨伯,本名黄昆滨,因2005年的农村纪录片《无米乐》,成为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农民之一,生前担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在纪录片当中,他以一句“做田就是坐禅,无米也快乐”,不但奠定了全片主题,看似一点也不科学的“无米也快乐”哲学,打动了万千观众,创下八百万票房奇迹。在影片当中,农民因WTO即将开放进口稻米,一句“末代稻农”自我解嘲,更成为“农”字在台湾关键反转的其中一个起点。
十六年后,昆滨伯过世的消息传来,我模糊想起当年看完电影的感受。昆滨伯与其他农民生动熟悉的气口、人的生命与四时节气紧紧贴合的感觉,至今仍让人心情震动。我出生于1985年,长于台湾经济起飞的90年代,在进入大学以前,农业便是黄昏产业的代名词,必定会随着昆滨伯这样的“末代稻农”(影片中昆滨嫂语)凋零,从未想过这个趋势会有翻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