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战后中港之间最大规模的跨境基建 ──── 东深供水工程完工,东江之水自此越山而来。因着“同饮一江水”的连系,“中港一家亲”、“饮水思源”等两地关系的理解也渐渐变得理所当然。这个年头,中港加速融合,同时中港矛盾却闹得沸沸扬扬。半百的跨境供水体系依然屹立不摇;水,每日如常地越山而来。然而,建基于此的中港关系想像却不再如以往般顺理成章。
近年,因融合概念而起的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无限超支的大白象高铁、漂移的港珠澳大桥、不能正常升降的三跑、特区中之特区的新界东北发展,还有陆续上马的大屿山和洪水桥发展区。我们该如何在这“新常态”下理解香港、理解中港关系?
这次专访政治地理学专家李家翘博士,由他带我们去理解跨境基建与中港融合。跨境/城市基建既投射了政权的城市想像以及其力图形构的中港关系,却也滋长、发酵了城里人的城市想像,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份政治问题。这个过程充满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