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成都大学生以中英双语发布启事寻失主被批“崇洋媚外”,你如何看?

当种族问题与性别问题相互交织,你如何看待这场“猎巫”?

四川大学生拾获iPad后,以中英文写失物认领公告,被指责崇洋媚外。

四川大学生拾获iPad后,以中英文写失物认领公告,被指责崇洋媚外。网上图片

端小二2021-03-18 发起

路不拾遗被学生指责为“跪舔外国人”甚至是“女生为了认识留学生饥不择食”,网友谩骂的背后指涉了何种根本问题?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关于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的争议频发,你如何看?

当种族问题与性别问题相互交织,你如何看待这场“猎巫”?

近日,“Ipad猎巫”事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事件源于中国四川成都一所大学中,一名男生在教室中拾到一部 ipad pro。因 ipad 上没有微信、QQ 等大陆常用软件的弹窗通知,但却载有 Economist、YouTube 等软件,所以判断 ipad 的失主可能为留学生。因此,该男生在原地放置了一张写著中英双语的纸条,又在网路平台上发布了中英双语的失物招领信息。

注:猎巫一词起源于中世纪,源于对女巫的害怕与对未知巫术的恐惧,被指控为女巫的人将会被带上法庭,处以绞刑或火刑。现如今,猎巫则被引申为一种到的恐慌或政治迫害。

这一个好意的举动,却在校内论坛中发酵。有同学指责他写下中英双语的失物招领,声称“看不惯这种舔狗行为……咱自己人的随便发个消息就算了,洋大人直接给双语,还加上求转发这种”,并表示“看不懂中文就别来中国啊?还给他搞个双语?真心希望以后别惯著这些鬼佬”。

另外还有人因字迹好看就判断拾物者为女生,并有人表示“亚(洲)女(性)有什么政治地位?除了给黑人白人生孩子,没其他地位;比亚男高一级,亚男找不到女人给他生孩子。”

事件发展至今已在微博、知乎等中国大陆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讨论。你如何看待这场“ipad猎巫”事件?

留学生优惠政策与种族歧视是根本?

在中国互联网上,常常充斥著对“来华留学生”的敌意,也不乏广泛讨论。早在1989年,南京就爆发过一场“反非洲留学生抗议”事件。当时两名非洲留学生疑似带性工作者返校,学校警卫拒绝他们进入校园,进而引发校园冲突。事件中留学生的粗暴行为激起中国学生不满,事件后来扩大至多间高校4000多名学生举行集会游行示威,高呼“严惩凶手”、“把黑人赶出去”等口号。

外界分析,这份敌意背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政府或高校给予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2020年底,中国政法大学亦因留学生的优惠政策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名法大的学生发文称,自己因去留学生浴室洗澡,被行政老师批评指责“你有没有这个资格”。事件在网路上引发热议,有网友反对对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亦有评论认为留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用等本就普遍高于中国本地学生,因此也可以理解。

但关于留学生宿舍条件较好、奖学金项目多等优惠待遇问题,及来华留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近年来网路上频频爆发争议。有评论指出,尽管表面上看来,留学生宿舍条件较好,是因为缴纳学费、住宿费更高,但留学生的奖学金覆盖率也非常高,达到95.1%。但亦有评论认为,奖学金名额往往向“双一流高校”倾斜,从更广的维度来看,还是自费的留学生居多。

总而言之,积怨的民意背后指向的是中国政府对外的“超国民待遇”问题。但就“猎巫事件”中,校园论坛内学生所使用的“尼哥”等针对黑人的侮辱性言论来看,问题背后亦指涉部分种族歧视问题与民族主义思潮。

延伸阅读:新帝国主义与 China First :一个中国,两种民族主义

当性别议题遇上民族主义思潮

针对有网友因字迹好看,就判断拾物者为女生所引发有关“性别”的讨论,据端传媒不完全统计,社交媒体上提到有关性别的发言其实不过两三条。但事件以“猎巫”命名及其后衍生的讨论,就成为了性别议题与民族矛盾的双重冲突。

有网友庆幸捡到 ipad 的人是一名男性,因为“性别”成为他最有力、最直接地反抗猎巫的武器。亦有网友表示,类似夹杂性别、排外等元素的事件已并非首例。在昆明一所理工科高校中,曾有女生因在国际学院群中用日语回复一名用日语问路的日本留学博士生,而遭到攻击与网暴。

该网友称,两个月后女生决定退学,惟不知道是否受该事件影响。评论区里亦有网友为他佐证;还有网友在 #ipad猎巫# 的tag下发文,曾有女生发微博夸赞偶遇黑人的长相帅气,就被大量网友荡妇羞辱与人身攻击。

当“女生”遇上“外国人”,似乎尤其容易挑起网民的怒火。早在“山东大学学伴”事件中,此类议题就已引起较大争议。

有评论指出,“女学生”在长时间的性别话语中都被视为一种性幻想意向。在这种话语里,女性被物化成资源,是一种男本位的叙事方式。而“国女外男”这样的标签,更容易在男性群体的求偶焦虑中,占据更重的分量。换而言之,这是一种父权逻辑下的结构性压迫问题,究根结底,充斥著仇恨情绪的发言,源自男性本位性别文化中,对“本民族的性资源将被外国人掠夺”产生的不安。

当性别议题与种族矛盾交织,冲突的背后应当归咎于何?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杨雨萌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