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香港打卡热点西环码头被封,海事处事前零咨询引争议,你如何看?

“公共空间”的范围应当如何界定?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何在?

西环码头被海事处以防疫为由,在入口处围封木板及上锁,禁止非工作的民众进入。图为2020年2月18日,市民在西环码头观赏日落。

西环码头被海事处以防疫为由,在入口处围封木板及上锁,禁止非工作的民众进入。图为2020年2月18日,市民在西环码头观赏日落。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小二2021-03-03 发起

有网友称,西环码头被封并非全然因为疫情,而是市民的行为与质素问题,你如何看?

海事处宣布封闭码头前未有事先咨询区议会及议员,有市民担忧政策发布的过程将越来越不公开透明,你如何看?

在你看来,“公共空间”的范围应当如何界定?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何在?

3月1日,海事处以防疫为由,宣布封闭“西环公众货运装卸区(西环码头)”的入口处,出入需出示工作证或有效安全卡,一般市民则被禁止进出码头。对此,中西区区议员叶锦龙表示,海事处在发布通知前未有咨询中西区议会、议员及民政专员,要求海事处作出交代。

西环码头位于香港岛石塘咀干诺道西与山道之交界以西,曾是社交平台 Instagram 上的打卡圣地,素有“港版天空之境”、“Instagram Pier”之称,更曾于2013年获选香港公共空间大奖中“由市民开创的空间-大奖”。

此次西环码头骤然封闭在网路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认为,“西环码头不让人进的原因,完全是个人操守问题”,因为“每次见到天空上面好多航拍(机)飞来飞去,好多人爬上货物,甚至站在起重机影相,不时都有新的涂鸦,有的还要在私人物件上面。码头变得乌烟瘴气”。不过,也有网友认为,“不自律的行为,大家还可以讨论用什么方法去纠正,但政府一刀切在无咨询下封场,就将这条协商的路线也封杀”。

或有隐情:疫情所迫还是市民质素问题?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 Instagram 上发布图文称,有人暴力伤害码头野狗,还有人在码头“放火、野餐、爬货柜、踩单车”,并认为市民的低质素行为才是西环码头被封的主要原因。

此事在连登上引起讨论,有网友表示“去到圣诞节左右,纵火及狗只受伤(案件)交了给法庭处理,疫情下多人过平时,所以就在2021年3月1号封”,此外也因船主的投诉与举报游客在货柜打卡,扰乱码头正常工作环境;也有部分网友对西环码头对市民关闭表示赞同,认为西环码头“封得迟啦”。

在疫情期间,西环码头常有大批游客,高峰期可达2、300人,常有市民不佩戴口罩。早在2020年9月,叶锦龙发文陈述了疫情下西环码头的隐患,并呼吁市民勿在每日下午4点半前进入卸货区范围,并在公共场所佩戴好口罩。

对于西环码头封锁的争议,海事处则回应,装卸区并非休闲用地,货物装卸或影响一般市民安全;且货物装卸区旁卑路乍湾海滨休憩用地及中西区海滨长廊亦对市民开放,市民可在这两处休闲活动,并早已通知中西区民政事务属上述安排。

但海事处封闭西环码头前未有事先咨询则引发市民担忧,且西环码头被封闭并非首次。早在2017年,民政事务处就在未经公众咨询与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将其租与活动承办商;当年区议员司马文也曾撰文批评出租海滨地区的过程中,未将出租过程公开。市民担忧之处在于,若政策发布前未经公共咨询,那么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渠道也可能会越来越窄,政策发布的过程也越来越不公开、透明。

码头过去亦曾发生意外

早在2013年,西环码头就已被评为由市民开创的优秀公共空间,得奖原因是“自由自在、不受管理约束”。但此次海事处表示,装卸区并非休憩用地,公众货物装卸区为本地及内河船提供泊位和场地转运货物,主要供从事货物装卸的有关人士、车辆和船员等使用;政府又指西环码头并非公共空间,也未正式向公众开放。

俗称西环码头的西区公众货物装卸区,占地约4公顷,沿海地段长约1千多米。码头不时有货车运载货船的货物,进出装卸区,故属“禁区”,除工作人员外他人禁止进出。不过,因该处能眺望维多利亚港,景色优美。有报导指出,自十多年前开始,装卸区成为附近居民的休憩场所。场内虽无康乐设施,但因空间大,早午晚都有市民来游览或散步,欣赏维港的美景。

装卸区属海事处辖下设施,由外判管理公司营运。2014年11月,海事处于场内贴出通告,指有市民进入装卸区后遭起重机意外撞倒受伤。至今,告示警告非在内工作的市民离开,及禁止进入装卸区。但告示当前,市民少有理会,职员亦无阻止他们进出。

公共空间之争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最基本的定义可以为“公众可共同免费享用的空间”。屋宇署亦曾有列明香港公共空间的范围与具体地点。有评论认为,“没有政府或商业参与的地方就可成为公共空间”,且市民有权参与公共空间的规划,不应仅仅由政府及法规来决定;亦有评论认为,即使是香港市民印象中应当归类于公共空间的休憩地也有处处限制,历年的《施政报告》中也对公共空间的关注甚少。

由于香港特殊的城市结构,市民家中空间并不充裕,故相较于其他地区,香港公共空间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环。而公共空间的争议并非仅在香港上演,台湾地区就曾于去年五月因台北车站的公共空间属性引发热议。

台北车站向来有于大厅中央黑白格广场席地而坐的传统,而2020年2月底,这一广场曾因疫情原因被宣布“禁坐”。直至5月底,台铁拟趁势改大厅为永久禁坐,此事引发市民激烈讨论,网友亦发起“坐爆”北车行动,呼吁在疫情结束后开放民众席地而坐,以维护市民们的公共空间。

有评论认为,保持这样的免费公共空间是必要的,此事事关民众与移工群体权益;若要解决问题,则应重新规划可行的公共服务,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市民与移工的“席地而坐”。直至2020年7月,台铁北车大厅黑白格广场不再要求禁坐,并将黑白地板变为“微笑地贴”,以展现北车的友善与包容。

延伸阅读:谁在席地而坐:台北车站空间由“中华正统”到“小印尼”的旅途

你如何看待疫情之下香港西环码头的公共空间之争?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杨雨萌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