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欧美国家对“口罩防疫”态度反转,开始呼吁全民戴口罩,你如何看?

疫情日益严峻,“口罩防疫”终被提出,你认为此举会是欧美疫情受控的一大关键吗?

2020年3月22日,意大利拿坡里一个政府呼吁市民戴口罩的宣传广告。

2020年3月22日,意大利拿坡里一个政府呼吁市民戴口罩的宣传广告。摄:Carlo Hermann / 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4-02 发起

破除无用论、鼓励全民戴口罩,部分欧美国家对“口罩防疫”的态度改变何以促成?

疫情日益严峻,“口罩防疫”终被提出,你认为此举会是欧美疫情受控的一大关键吗?

口罩问题一度成为东西方冲突焦点,到底是何种差异催生两方态度割裂?

新冠疫情蔓延近四个月,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93万。4月1日晚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披露数据显示,美国感染人数破20万人,人数为全球第一;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亦破10万大关,标志着本次疫情主战场正式由东亚向欧美转移。

欧美多国“口罩防疫”态度现反转

许多亚洲国家防控得当,疫情已呈现可控态势,反观欧美社会成为疫情暴风眼,多国出现确诊人数爆发式增长,防控情况未见乐观。这一背景下,欧美多国政府“牙关”终现松动,对佩戴口罩的引导政策开始转向。

当中,捷克政府率先祭出相关政策。自3月18日起,政府实施强制性口罩法,要求民众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科学界意见领袖Petr Ludwig发起“#Masks4All”运动,拍摄短片向全球发出呼吁。影片更邀请到卫生部长渥伊泰赫(Adam Vojtech)现身说法,建议“所有政府与部长都推行全民戴口罩,甚至戴自制的口罩。”

斯洛伐克、波黑、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其它中欧国家紧随其后推出强制法令。其中,在3月21日举行的斯洛伐克政府新内阁就职典礼上,总统恰普托娃(Zuzana Caputova)特意佩戴上与玫红裙子色调一致的口罩,将时尚提升至“极致”,一度引起网络热话。

另据路透社报导,德国卫生部发言人汉诺·考茨(Hanno Kautz)曾在例行记者会上称,当德国政府考虑放宽封锁措施时,也许会考虑实施类似强制规定。事实上,德国东部地区的大学城镇耶拿 (Jena)3月31日已宣布,一周后将强制全民戴口罩,成为首个作出这个决定的德国城市。

德国之声则撰文,尽管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目前仍只建议病患和照顾者戴口罩,但政策有可能改变。该媒体援引中心主任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发言,称基于新数据显示,有两成半的肺炎患者为无症状患者,而其均可广泛传染病例,表示当局正在审视戴口罩的建议。

美国联邦政府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Anthony Fauci)则对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表示,早先政府关于口罩的犹豫并非基于科学论据,而是基于像法国或者其他国家般出于口罩匮乏的事实;称一旦美国拥有足够的口罩,政府会严肃考虑把佩戴口罩的群体扩大化。

疫因口罩而起的东西方冲突频发

疫情在东亚爆发初期,中、日、韩三国民众迅速佩戴口罩以求自我防护,一度令之成为“硬通货”。二月初,中国大陆口罩脱销、“一片叫出十元标价”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而韩国部分商店开启“以口罩易物”行动更是令人哭笑不得。“口罩防疫”观念在东亚之盛行可见一斑。

不过,有关民众对疫情作出的迅速反应却并未获得欧美认可,反引来相当规模的反对、指责与冲突,两方态度一度割裂。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消息,3月17日,4名南安普顿大学中国留学生佩戴口罩外出购餐,在学校公寓附近遭遇当地青少年挑衅辱骂,双方发生肢体冲突,1名中国留学生被殴打。尽管武力行为实属极端,但海外东亚族裔人士因佩戴口罩招致辱骂、推搡等消息,在过去几个月不绝于耳。

据环球网报导,3月8日,法国卫生总署署长在接受采访时仍强调“要勤洗手,戴口罩并没有用”,彼时法国确诊病例已达613例。在比利时,从2月底的狂欢节,到3月6日的气候变化游行,各种人群聚集性活动并未取消,公共场合也无人戴口罩。德国卫生部、美国疾控中心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部门均曾在不同场合公开宣称“普通民众戴口罩没有意义”、“健康的人并不需要戴口罩”、“已经有症状的人才需要戴口罩”。

事实上,尽管全球范围内“口罩防疫”已出现“口碑反转”苗头,世卫组织却仍未改变立场。据大陆媒体财新报导,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Mike Ryan)表示,目前尚未有证据显示大量人口戴口罩会有任何潜在好处,但反而担心许多人会因此放松警惕,忽略洗手等其它卫生措施。

透过口罩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口罩之争在东西方舆论场喋喋不休,社会有评论指出此为文化差异导致。

据《纽约时报》报导,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学生日前开展了一项有关“口罩防疫”观念的调查研究。团队发现,欧洲人会将口罩与生理健康联系起来,幼时教育向欧洲人灌输“口罩是重病以及医嘱时才需要戴的东西”等观点;因此,多数当地受访者表示认为戴口罩者“不正常”。而超过六成华人表示对欧洲人此观念并无了解,或最近才有听闻。

此外,在欧洲佩戴口罩或与法律相悖。据意大利《反恐法》,禁止在公共场所或向公众开放的场所使用防护头盔,或使用任何其他方式等让人难以识别身份,违者可面临一至两年拘役与罚款。奥地利《反蒙面法》亦有类似条文,要求凡在公共场所的人,无合理理由便不能将面部遮住,违者将获罚150欧元。

3月9日,法国公共舆论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肆虐之下,仍有91%的法国人用贴面礼与关系亲密的人打招呼。考虑到欧洲国家在各个场合,会施行较为亲密的社交礼仪,口罩的存在带来的不便则令欧洲人的抗拒变得可以理解。

端传媒早前一篇解析东西方国家对口罩医学判断差异一文中更指出,“口罩问题”背后不单纯是种族、文化问题,同时也是很多政治、社会考量。例如资源因素亦是各国政府及医疗机关做决定的考量之一。

作者提到在疫情扩及全球之际,不少欧美国家一早已面临口罩荒,而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作出决定时,背后的社会、经济顾虑一定会比香港更多,但同时其指引会作为不少国家参照的指标。在这层面上言,如果科学上存在医学不确定性时,“欧美医疗机关指示市民不必戴口罩的话,也是有让人理解的地方”。

反观东亚,踏入21世纪至今,民众经已积累过多次与疫病正面对抗的经验。在与SARS、禽流感、MERS及其它传染性流感多次的“交手”中,东方社会亦已接受了戴口罩这一“低成本”的应对模式,并随后将之发展成为约定俗成的民间规定。

在“后疫情”时期的亚洲,出于对公共卫生的维系,口罩成为“清洁”与“个人卫生”的代表,如空气质量未见好转时,口罩被视作健康防护的必备品;至于需要与服务对象有亲密接触的职业人士,例如医师、美容师等,也更习惯于以口罩体现对自己与他人健康的尊重。

口罩问题一度成为东西方冲突焦点,到底是何种差异催生两方态度割裂?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王婕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