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疫情之下各地避之不及拒绝“中国来客”,引起歧视争议,你怎么看?

针对中国人的种种回应和行动,是疫情期间的正常反应吗?

关于法国社会对亚裔歧视现象,有网民在Twitter上hashtag“#我不是病毒”作回应。

关于法国社会对亚裔歧视现象,有网民在Twitter上hashtag“#我不是病毒”作回应。网上图片

端小二2020-02-05 发起

海外华人中有人全力相助,也有人避之不及拒绝“中国来客”,你怎么看?

中港矛盾愈演愈烈,有香港店铺谢绝“普通话人士”,是防疫措施?还是政治表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全球不断蔓延,截止至2月5日下午,全球累计确诊人数超过2万4千宗,波及超过25个国家。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告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入列“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尽管其呼吁“不限制对中国的旅行和贸易”,但为了防止疫情失控,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入境管制措施,多国撤走其滞留在武汉或湖北其他地区的侨民。

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之下,随著疫情升温的,还有对全球种族歧视以及“排华”情绪的担忧。

全球危机中的反华情绪

自各国陆续出现冠状病毒确诊个例以来,各个国家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反华”情绪。据纽约时报BBC报导,在韩国青瓦台官方网站上,50万民众联合签署请愿,要求禁止中国人入境;新加坡亦有成千上万的居民签署请愿书,呼吁政府对中国实行入境管制,官方亦宣布停发签证予中国人及拒绝让近期曾访华的人士入境;在加拿大多伦多,许多家长要求隔离从中国回来的孩子。

此外,许多国家有不少都有食肆、商社表明拒绝接待中国人,日本京都清水寺的街道出现了不欢迎大陆观光客的标语;越南岘港河畔酒店亦出于病毒的原因拒绝任何中国客人;意大利亦有华人旅客被拒踏足庞贝古城等旅游地点。

在社交平台和媒体上,也出现了类似情绪。在日本,“#中国人不要到日本来”(ChineseDontComeToJapan)长期为Twitter上的热门标签;法国地方报刊《皮卡尔报》(Courrier Picard)头版聚焦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背景图片是一名戴口罩的女性,上方配用标题“黄色预警”(Alerte jaune),而内页社论则是“黄祸(péril jaune)来了?”,将肤色与疾病相联系,引发争议;在澳大利亚,梅铎所有的《先驱太阳报》(Herald Sun)刊登了一张带有一个红色口罩的图片,下面写著“中国病毒熊猫地狱”,惹来反对声音;在加拿大,CTV电视台记者Peter Akman在Twitter上载自己与戴口罩的亚裔发型师的自拍照,写道:“希望我今天得到的只是一个新发型。”贴文随即引起大量批评

事件亦波及其他亚裔人群。美国《福布斯》美籍韩裔记者Sarah Kim早前亦表示在街上碰到一群男人对她叫嚣:“看那个日本女人,不想染病的话就别靠近她。”; 在法国,《世界报》(Le Monde)报导了一名越南女子受到一名汽车司机的侮辱:“留著你的病毒吧,肮脏的中国人!法国不欢迎你!”,司机飞快开过一个水坑,溅了她一身水。

对此,斯坦福大学舒思深亚太研究中心的埃格斯顿(Karen Eggleston)教授表示能理解部分人对华人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试图与潜在的致病原因保持距离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尤其是在没有已知治愈方法的情况下。”

与此同时,反对种族主义的抗议和呼吁也在各国发生。1月27日,法国非裔纪录片导演盖伊(Amandine Gay)在推特上分享了一名被法国家庭收养的亚裔女性的文字和“#我不是病毒”(#Jenesuispasunvirus)的标签,该女性解释称社会弱化甚至忽视亚裔遭遇的种族歧视,这次疫情则显示出亚裔的真实境遇;加拿大多伦多市长亦针对在加华人因疫情而“受到某程度的针对”,希望社会避免03年SARS时期席卷全城的种族主义重演......

观点认为,有关口罩的不同文化是造成区隔的其中一个因素。在欧美地区的社会习惯观点中,口罩对健康人而言并没有过多预防性作用,而“只有病人方需要戴口罩”,亦有许多专家并不呼吁戴口罩,而口罩在华人社区多被哄抢一空,戴口罩的亦多为华人。

不同声音的华人

自中国大陆疫情爆发以来,不少海外华人投入协助抗疫,有人发起募款、慷慨解囊捐送物资;有人组成一个个海外援助小组,成为“对接平台”,协助海外的物资运输到疫情严重的医院。但是同时间,对疫情的恐慌和焦虑亦在海外华人群体中蔓延,华人亦是抵制中国来客的主体之一。

据端传媒报导,春节前夕,美国华人抵制弗吉尼亚省对来自湖北宜昌的中学生游学团的抵制,并称“不要将病毒带到这里来”;网络华人论坛中,亦有不少美国华人呼吁对中国实施出入境管制:“赶紧自救吧!赶紧联系各州参议员、CDC、白宫,呼吁TRAVEL BAN!!”。论坛里面有文字写道:“大家难道还sense不到这个危机已经逼近海外的各位了吗???现在的美国就如同12月的武汉!再不采取措施,大家都要完蛋!”

从1月中旬起,陆续有华人在Twitter、YouTube及各个华人论坛中建议中美停航,要求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的旅行禁令,以防疫情扩散到美国。他们有的从事地产经纪,有人是时评作家,表示“不相信中国政府对疫情的信息公开”,“潜伏期长,机场查体温是无用的”,“已经有确凿证据证明人传人”,以及“国人不自觉,没有公共道德”。

部分香港店铺:“讲普通话者不准进入”

一直没有封关的香港,继续人心惶惶,开始有店家表明拒绝大陆人入内。

1月28日,香港一家小型餐饮连锁光荣饮食(Kwong Wing Catering)在Facebook帖子中宣布该餐厅仅接待香港人,点单只限讲英语或广东话,暂不接待讲普通话的人士,台湾人除外。

由于不满于香港政府拒绝更严格的出入境管制措施,香港陆续有食肆、理发店等商铺谢绝“普通话人士”,更有部分店家需要出示香港身份证、量体温才可入内,指称“政府无能,只能自行封关”。

对病毒的恐慌转化成为对身份的歧视,引发社会争议。香港教育大学社会学讲师黎明表示,并不认同店舖针对国籍、口音、身份的歧视行为,这些措施并不能帮助防疫,亦难以使店内人士免受病毒感染,“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态。”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资雅雯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