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央视春晚的中非合作小品,呈现的是中非友谊,还是种族歧视?

春晚被指其实已非首次,作为拥有约8亿观众的春晚,为何屡屡在语言节目中出现歧视问题?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于大除夕播出,其中一个有关非洲的单元短剧,被指有歧视成份。 一个名为“同喜同乐”的短剧,中国女艺人涂黑了脸,刻意把臀部弄大扮演黑人,面其中一名非洲裔表演者则饰演猴子角色。 片段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认为带有歧视成份。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于大除夕播出,其中一个有关非洲的单元短剧,被指有歧视成份。 一个名为“同喜同乐”的短剧,中国女艺人涂黑了脸,刻意把臀部弄大扮演黑人,面其中一名非洲裔表演者则饰演猴子角色。 片段引起网民的热烈讨论,认为带有歧视成份。网上图片

端小二2018-02-19 发起

春晚小品《同喜同乐》因情节设置与服饰装扮而被斥种族主义,是斥责的人要求太过苛刻,还是官方节目组自身自大傲慢?

性别歧视、相貌歧视、地域歧视、种族歧视......春晚被指其实已非首次,作为拥有约8亿观众的春晚,为何屡屡在语言节目中出现歧视问题?

你有看春晚的习惯吗?近年来的春晚有什么变化?有哪些节目引起了你的不适或反感,有哪些节目让你觉得耳目一新?

约有8亿观众的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2月15日)播出,其中一个描述中非合作的小品因演员装扮、情节设置等涉种族歧视而引发海内外关注与争议,同时,与春晚负面评价相关的关键词也在大陆社交媒体网络中受到审查和屏蔽。

由来自肯尼亚、加纳、乌干达及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的演员及中国演员郑恺、娄乃鸣等共同出演的小品《同喜同乐》,主要为颂扬中非合作修建铁路与中非关系友好而作,然而,小品中一位中国演员用涂黑皮肤、垫大臀部的方式扮演非洲人,及小品情节设置中对非洲现况的描述等,均被指涉及种族主义(racist)。

小品以非洲舞者的表演及宣布新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通车开场,一位中国年轻男性表演者顺势表示自己将要结婚。随后,一位年轻女性非裔表演者出场声称自己遇到麻烦——她母亲要求她去相亲。“我妈说了,当上了蒙内铁路的乘务员,身份不同了,美的不行了,嫁个高富帅这辈子赢了!”女性非裔表演者因此要求年轻男主演配合她假装自己的男朋友,因而带出随后剧情矛盾的发展。

小品中,饰演上述年轻女非裔表演者母亲的,是中国女演员娄乃鸣,她用将皮肤涂黑、身穿民族服饰、头顶水果篮、夸张臀部的方式扮演一位非洲中年女性,而陪同她的,则是身穿猴子道具服饰的表演者。小品结尾“母亲”得知真相,表示因中国为非洲做了很多事所以不会生气,并大喊:“我爱中国人!我爱中国!”

“母亲”的装扮被指刻板印象和种族主义,同时,节目中把长颈鹿比作“非洲共享单车”、“非洲母亲”希望有一个中国籍女婿等情节也均被指是“施舍”、“高人一等”的傲慢态度。

事实上,作为中国年度关注度最高、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节目,春晚中的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已不是第一次被质疑涉歧视,性别歧视、相貌歧视、婚恋歧视等问题不断在每年春晚结束后被网民指出。

去年(2017年)的新疆主题的小品《天山情》就因在情节设置与服饰上再次加深负面刻板影响而备受争议,论者赵阳指出,不少人在看过该小品后表示失望:“科普了几年,还是输给了春晚”。2017年讲述流产与生育的小品《真情永驻》、2015年含“女神和女汉子”一曲的小品《喜乐街》均曾被指物化女性、涉性别与相貌歧视。

然而,在外媒对春晚涉种族歧视的话题不断讨论的同时,中国国家版权局2月12日发布“未经授权禁止通过网络传播中央电视台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相关节目”的通知,并自2月15日起在大陆社交网络中屏蔽“春晚吐槽”、“春晚假唱”、“春晚包子”等十几组词语,而提及春晚涉种族歧视话题的文章也均在短时间内被删除。

对于小品《同喜同乐》种族主义的争论,学者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院长刘洪武对《纽约时报》表示,按中国标准这个节目并不是种族主义,“中国文化背景下,动物代表了很多优秀品质......涂黑并非讽刺黑人,只是因为一个亚洲女演员扮演的需要”。

论者周健则认为,春晚节目组的问题在于“傲慢无知”,“在某种意义上,歧视和爱一样,不是以动机来判断,而是以被歧视者和被爱者的感受来判断。”

来自尼日利亚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凌迈(Michael Ehizuelen)则对BBC表示,是次事件主要源自许多中国人对非洲的不了解,放入许多令人“不能接受”的元素,“如果一个白人把自己的脸涂成黄皮肤,中国人会怎样想?”

《同喜同乐》中因情节设置与服饰装扮而被斥种族主义,是斥责的人要求太过苛刻,还是官方节目组自身自大傲慢?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