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记者为直播要求救援人员等3分钟,即时信息、真相与新闻伦理,哪一种优先?

新闻伦理与真相之间是否可以平衡?第一时间直播现场对于公众而言又是否重要?

2月10日傍晚,香港大埔公路发生涉及一辆双层巴士的严重交通意外,造成19人死亡,61人受伤。事件中发生一段小插曲,当警员要求在场记者移离翻侧的巴士,以便消防员进行救援工作时,有香港无线新闻记者反要求让其多留「3分半钟」作直播报道,惹来强烈批评。

2月10日傍晚,香港大埔公路发生涉及一辆双层巴士的严重交通意外,造成19人死亡,61人受伤。事件中发生一段小插曲,当警员要求在场记者移离翻侧的巴士,以便消防员进行救援工作时,有香港无线新闻记者反要求让其多留「3分半钟」作直播报道,惹来强烈批评。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小二2018-02-12 发起

在现场报导的记者,面对伦理困境该做怎样的选择?新闻伦理与真相之间是否可以平衡?

即时信息、真相、新闻伦理,哪一种是记者的优先选项?

第一时间直播现场对于公众而言是否重要?新闻自由的界线在哪里?

香港大埔公路2月10日晚发生一起双层巴士侧翻的严重车祸,共致19人死亡,逾60人受伤。然而在各媒体现场报导不断涌入的同时,一段影片在网路中热传,片中一名现场记者向救援人员要求给多三分钟接通直播信号,再继续救援,有网民起底该记者是香港无线电视(TVB)记者,无线电视则于昨晚(2月11日)发表声明表示“本台记者绝无阻碍消防救援工作”。

上周六晚,一辆九龙巴士公司(九巴)872号线双层巴士,原定自沙田马场开往大埔市中心,行至大埔公路近大埔滘松仔园附近失控并向左侧翻,路旁大埔尾巴士站被撞毁,巴士车头及顶部亦毁坏严重。

救援及清理期间,消防员想要架起巴士,并对在场媒体表示希望记者们可以让出位置,到附近更安全的山坡进行采访和拍摄。有记者随即询问是否可在原有位置等多几分钟,因想进行直播报导。

警员表示救人更为紧要,然而随后又有一位女记者问警员是否可以给多三分半钟时间让他们的直播讯号进入,警员表示虽然理解新闻自由很重要,但有可能仍有人在侧倒的巴士下,希望记者们到更安全的地方,他们才可继续升起巴士展开工作。

该片段昨日在网络上被大量传播,不少网民质疑该记者阻碍救援,并有人起底指视频中的女记者为无线新闻记者,无线电视昨晚发布回应表示,无线记者“一如所有前线记者”,争分夺秒采访重大事故同时也会坚守专业操守,绝不会因采访而妨碍救援。

无线指出,大埔巴士意外发生于2月11日晚六时左右,而网传视频发生于消防已救出在巴士内伤者的晚七时四十五分,消防因想吊起巴士再搜寻死伤者而要求采访区内所有记者撤离,女记者在询问警员是否可以给三分半钟给他们接通直播讯号遭拒后便离开,而消防是在数小时后才进行吊车,因此记者“绝无在任何时间阻碍消防救援行动”。

事实上,灾难、事故中的新闻报导如何进行、如何处理一直存在讨论和争议,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就有采访受害者及记者与营救人员“抢时间”的争议。有论者提出,“其实到底所谓的‘影到’是想拍甚么?记者在一个灾难,或者事件现场是怎样的角色?一张相片、一个画面,呈现了几多真相?差了3分半钟,就会令真相失了色?”该论者认为,报导现场的记者先是人,后才职业,接近真相应当有接近方式的底线和规则。

与此同时,另有网友指出,是次重大车祸报导中,除“畀多三分半钟”事件外,不少媒体直播路祭车祸遇难者也不甚符合新闻伦理的要求,“到底是谁这么想知道每一张悲伤绝望的脸孔长什么样子?”

早在1988年,美国《每日新闻报》头版中美联社记者的一张遇害者家属哭倒在候机大厅的照片便也引起非议。1996年,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制定《新闻职业伦理规范》,其中要求在采访和使用正在遭受悲伤的人们的照片时要十分小心。此后,对受害者家属尽量“不提问,只拍背影”成了美国媒体通常使用的方式。

然而,也有网友则表示该记者希望传达事故现场的照片给公众的急迫心情无可厚非,且在被要求离开后也未多做辩解争取,不应因一句询问而过多指摘。

新闻伦理与真相之间是否可以平衡?第一时间直播现场对于公众而言又是否重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