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日本建筑师夫妻地震后选择:当房屋价值25年就归零,老房建造是出路?

他们丢不下的执著是,将来万一房子被荒废,所用的素材也得能尘归尘、土归土⋯⋯

臼井未素及臼井康文。摄影:林琪香

臼井未素及臼井康文。摄影:林琪香

特约撰稿人 林琪香 发自名古屋

刊登于 2024-06-13

#日本房产#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建筑#日本

2011日本东北大地震后,促使这对建筑师夫妇由名古屋迁来乡郊的主要动机,是希望在更广阔土地上建自己的房子。与会转为后世垃圾的组合屋相比,他们想展示一种自然共存的住宅的可能,而这想法并非新提案,却是日本的传统。

离开臼井家前,臼井康文递来一袋柿子,说:“田里的柿树成熟了,吃不尽。若不嫌弃,你去多采一点。”十数个的柿子大小不一,长满了黑色斑点,每个都是野生孩子的野性脸。年初来时,我也从他那收过一颗大白菜。

那天是与数名朋友一起来参加松平町的参观空屋活动,臼井康文是活动的负责人。朋友早跟他约好,活动结束后在他家小聚,他带我们到古迹群附近的茶屋吃荞麦面。回他家途中经过一片白菜田,种田的阿姨正在采收白菜,二话不说塞给我们每人一大颗。素未谋面,怎好平白收礼。我们几个都市人感到不好意思,臼井康文则已习以为常,他家门外排列了几个大白菜,都是邻人放下的。他笑言自己近年已不大买菜了,季节性而不好保存的蔬菜,邻人总是不啬于与他家分享。

臼井家位于爱知县丰田市的松平町。丰田市是丰田汽车总部及工场所在,是日本著名的工商业重镇,松平町离市中心只有二十分钟车程,却是一个夜来时,路上只见野猪不见人影的乡郊地区。十年前,建筑师臼井康文与同是建筑师的妻子未素,带著一岁的长子,每天往返名古屋与松田町,从发酵建墙壁用的泥土做起,亲手将一幢数十年房龄的平房,改建成自己理想的模样。约一年后,房子落成,他们发现自己获得的不只是居住空间,还有月色、星光、安稳身心的洁净空气、邻人的信任,以及为生活创造的能力。

自行改建房子时,长子才一岁多。在纪绿工程的照片中,常见到背著孩子工作的未素。摄影:受访者提供
自行改建房子时,长子才一岁多。在纪绿工程的照片中,常见到背著孩子工作的未素。摄影:受访者提供
整个改装工程,花了约十个月的时间。摄影:受访者提供
整个改装工程,花了约十个月的时间。摄影:受访者提供
土墙内的支架由竹编成,称为竹小舞。这些竹子,大都是从原来建筑物中拆下来的。摄影:受访者提供
土墙内的支架由竹编成,称为竹小舞。这些竹子,大都是从原来建筑物中拆下来的。摄影:受访者提供
从房子土墙采下的泥土,经过半年发酵,便能重用。摄影:受访者提供
从房子土墙采下的泥土,经过半年发酵,便能重用。摄影:受访者提供

与自然共生的房子

日本街头常见的平房组合屋(一户建)看来很好,但老化很快。一般日本民房的房龄过了25年,房子的市场价值便归零。这类房屋更大的代价是其建筑组件几乎全是地球无法消化的材料。房子一拆御,组件便成为转嫁到后世的垃圾。

从大都会名古屋迁到乡郊,臼井康文及未素没有过得比较悠闲。他们耕田种米、造酱油、渍梅子、春季时采山野菜、夏季时为神社的注连绳准备稻秆、秋季时为炎冬劈柴薪、整年都在辨各种跟工艺及生活相关的工作坊、教授传统修补陶瓷器皿的金继工艺。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