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Techobell

中国高校为什么要建立未来技术学院?

学院里面有怎样的未来?

端传媒实习记者 李佳星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1-06-01

#科技战#高等教育#未来#科研

TechoBell是端传媒的科技信息栏目,关注时事科技热点话题,用最简洁清晰的文本提供最必需的信息要素,无需付费即可浏览,欢迎点击订阅。TechoBell是一扇窗,通过其中你将体验端传媒愈加丰富的科技内容。

一颗新种子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缓慢萌芽。近日,中国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开设“未来技术学院”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中国顶级大学入选。

教育部称,此举目的是培养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提高国家工科建设水平,最终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显然,未来技术学院承载著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教育强国建设等多重期待。

新华社报道称,未来四年内中国将继续建设20至30个未来技术学院,锚定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海洋技术、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当科技发展遭遇瓶颈

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纷争已经逐步演变为“科技战”。电信巨头中兴通讯疑似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而收到的罚单,美国贸易代表处发布的中国涉嫌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报告,华为遭遇的种种禁令...一系列连续发生的事件都在加剧中美在科技产业层面的对峙,其中对5G、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等领域控制权的争夺愈发激烈。

清华大学清教育研究院教授林健指出,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科技日报》的主编刘亚东同样认为中国科技界存在著很多问题。中国的核心技术短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向:工业制造、信息技术、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生物医药。其中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触觉传感器、手机的射频器件等几十种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且长期难以克服“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在关键领域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刘亚东说。

即使想向发达市场借鉴经验,升级的利益冲突也使得这个过程变得困难重重。去年5月,美国特朗普政府签署行政命令,称中国当局利用一些中国学生获取美国敏感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以加强军队的现代化的能力。千余名学生的签证受到影响而无法赴美留学,其中多数人本科毕业于“国防七子”,所学习专业则集中在STEM专业: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

“近年来西方,尤其是美国,越来越限制中国学生海外学习和交流的渠道。”上海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易表示,中国希望“未来技术学院”可以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全球顶尖大学竞争,建立属于自己有影响力的科研和学术机构。

科研竞赛新战场

2020年5月,中国教育部第一次提出《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鼓励高校“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筹备学院建设。相关负责人称,希望通过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变革性技术进行探索,使中国能够抓住科技新发展的历史机遇,瞄准未来产业提前布局。

今年入围名单的12所院校中,除了清华北大两所于北京的中国顶尖大学,其他大多是科研实力雄厚且优势突出的理工科和军工类院校。“未来技术学院”的发展方向也根据院校特长和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

以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为例,其“未来技术学院”开设了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称将教育学生著眼于“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应用学科交叉方式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位于传统工业区的东北大学则与华为公司合作,著重于工业智能领域和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发展;东南大学将聚焦芯片设计和未来通信,而西安交通大学则将著力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

“历史经验显示,培养出能够发明新技术的人比创造某一项技术更有价值。”光明日报这样评论道。1956年,中国研究第一个针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十二年科技规划”时,毛泽东便指出“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

同样,二战后美国的科技水平腾飞也离不开政府的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对人才的培养。1945年发布的《科学—永无止境的边疆》(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 建议,美国政府应当承担科学主要资助者的角色,无需自己设立研究机构,只需提供经费,让大学和私人企业依照表现来竞争政府的资金支持。

利好政策下大学研究体系迅速扩张,美国迎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份报告也成为政府制定科学政策的圣经。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无论是与苏联的太空竞赛,还是80年代与日本激烈的半导体竞争,美国都维持著高额的经费投入,并制定了一系列法案鼓励大学与联邦机构和私人企业之间合作,促进技术转移。90年代后,随著互联网的发展,美国进入信息技术新时代,开始成为现代高技术的策源地和领先者。

而近年来随著美国生产力增长放缓,一些科学家担心美国正在失去竞争力,面临著被对手取代的风险。今年三月,美国科学促进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发表公开信,称中国旨在增强科技竞争力的发展计划是“一记警钟”,呼吁美国“绝对不可以”在科研上落后于中国。

“为了保持我们的科技领先地位,我们需要联邦政府把研发和STEM教育的投资增加一倍来应对这种威胁”,信中写道。

未来何时来

清华大学清教育研究院教授林健认为,未来技术指的是超越现实、但尚未被人类发明的技术。不同于高新技术或前沿技术,后者指的是刚刚被人类发明、并能够掌握和使用的技术,代表著人类技术发明和创新的最新成果;前者则还需要人类去探索和研发,需要经历数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发明出来,而后才能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更之中。

那么有哪些未来技术可以真的变为现实,走入我们的生活呢?Wired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认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前景最值得期待。

凯利预测人工智能是重头戏。就像电力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人工智能是“即将到来的最基本的技术变革,将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虚拟现实也将对教育、社交媒体和我们的工作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不过由于需要建造大量基础设施,无人驾驶汽车还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成为道路上的常态。

此外,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我们还有可能发明类似太阳聚变的技术制造出清洁、无限的能源,甚至可能出现一些基因工程和消除某些疾病的生物技术。

不过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凯利去年在自己的YouTube视频里。“任何人都完全意料不到的事情可能永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他列举了几个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包括第三次世界大战、廉价聚变能源的发现,还有席卷全球的一场流行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