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进击的巨人》争议结局:永远追求自由的巨人,为何最终走向自身的“反面”?

结局对整个作品核心精神的回答,即便不是完全妥善的,也是自然和值得理解的——它直抵谏山创构思这部作品的源泉和本质冲动。

《进撃的巨人》。

《进撃的巨人》。图:网上图片

麦克李

刊登于 2021-04-22

#进击的巨人#存在主义#自由#评论

在引起巨大“争议”的结局之前,《进击的巨人》一些可疑的迹象就表露出来了。用心的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作者的不耐烦和焦躁。在“地鸣”作战开始前后,故事速度开始突飞猛进,具有冲击力的大场面和《巨人》标志性的分镜仍不少见,人物描写和伏笔安排的编织密度和精巧则无法和之前相比。一方面,同样进度的情节推进在剧情早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牺牲与浓密铺垫,在最后的章节中就大多平铺直叙,欠缺曾让读者沉醉的精密戏剧安排;另一方面,读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角艾伦的最终目的、始祖巨人尤米尔内心的真实想法、巨人之力的全部性质和命运、世界的终局,则几乎没有之前抽丝剥茧、步步为营式的展开。

在漫长的十多年的连载生涯中,《进击的巨人》遭受过读者不止一次的责难和怀疑。王政篇将重心转向墙内势力的斗争是否意味着谏山创在情节安排上已经技穷?玛利亚之壁夺还战震撼人心的高潮之后,剧情接下来是否一路向下?马来篇开始世界观骤然扩大是否超过作者的掌控能力?“地鸣”作为一个剧情装置,是否会像别的好莱坞电影里一样,最后一分钟被阻止?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掩藏着那些曾经备受期望、最终“跌落神坛”、沦为平庸的作品的命运。读者和业界对《巨人》的疑虑持有完全理性的基础。在巨人完结前的很多节点,它都可能沦为下一个《大剑》、《死神》甚至《东京喰种》。谏山创每一次用超越读者预期的完美回答,不断克服和扬弃这些质疑,在超水平的动画制作的加成之下,不断扩大《巨人》在各阶层观众的接受度,也不断抬高读者对作品的期待。对作品关注的热度随着连载进程的演进和动画播放的展开,先是攀升、随后长期霸占顶流。因此之故,尽管结局前的作品“崩盘”的质疑声逐渐密集起来,笔者目力所及,大部分长期的巨人粉丝和分析者都保持着一方面信任作者,另一方面降低期待度的心态:毕竟,按照作品里的台词,单凭《巨人》已经达到的高度,“单单降生在世界上就已经很伟大了。”

《进撃的巨人》。
《进撃的巨人》。图:网上图片

只是奈何,最终其结局的忽略和草率仍然在读者群体中激起了铺天盖地的愤怒和声讨。美剧《权力的游戏》剧情失控,最终季断崖式口碑下跌的阴影本来就萦绕在每一位巨人粉丝的心头,谏山创本人作为《权游》的粉丝,还曾经在采访中说“我曾经是‘权力的游戏’的铁粉,所以我能理解对于权游结尾很失望的粉丝的感受,但是在我画巨人时候,我在表达着我自己的感受,并且我相信只要我继续这样画下去,我的粉丝们能够接受我画的任何结局。” 如今,可能在很多人心中,“史上最大最恶烂尾事故”的名单里《进击的巨人》要榜上有名了。很多中文网络内心崩溃的评论家甚至直陈谏山创在最终话的表现出自纯粹的“恶意”,是把读者内心的期待和珍重通通砸碎,来实现其“伤害读者”的宣言。

读者的失望和震惊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结局部分最终的呈现方式,和人物塑造弧线的马虎,以及随之而来的被作者背叛的愤怒。这些情绪很大程度上也延伸到结局之“思想”和内容的恶意,从而彻底将《巨人》钉上烂尾的耻辱柱。在我看来,这种评价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将于今年6月出版的漫画最终的单行本中,谏山创对情节会有所增润。这样一个终局的“形态”是否更让读者可接受,仍然是未知数。但至少可以讲,谏山创确实尽力想把这部定义了他职业生涯和到目前为止的人生的作品给出一个负责任的收尾。退一步无非是说,想要给出一个客观上令大部分人“满意”的答案,也许确实超出他目前意志和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抛开种种可辩护和不可辩护的缺陷,巨人的结局构思针对其戏剧结构而言是最终的一块“拱顶石”,将整个大厦撑了起来。读者尽可以设想剧情展开和人物弧线的丰富可能有怎样更好的构思,只是这些都像是建筑外立面和内部装潢上的考虑。本文想主张的则是,巨人的结局对整个作品核心精神的回答,即便不是完全妥善的,也是自然和值得理解的——这种和谐尤其需要摆脱剧情呈现本身的种种缺陷,直抵谏山创构思《进击的巨人》的源泉和本质冲动。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