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2019冠状病毒疫情

台湾大数据防疫解密:效率与风险之间,如何做到钢索平衡?

以健保制度为基础的台湾“科技防疫”工作,除了成功守住抗疫防线、大受好评之外,也如其他民主法治国家一般,在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时,必须面对来自个人资料与隐私权保护领域的诘问。

2020年4月8日台北,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在街头的萤幕上宣传防疫。

2020年4月8日台北,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在街头的萤幕上宣传防疫。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龚隽帏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0-07-19

#大数据#数据隐私#2019冠状病毒疫情

相较于全球COVID-19疫情至今仍以每日增加超过10万例确诊的趋势不断迅速攀升,台湾政府谨记SARS惨痛的教训,到6月21日为止,将疫情控制在仅446例确诊,7例死亡。在疫情爆发前,恐怕从没有人能预想到,紧邻疫情发源地的台湾,竟能守得如此严密,把一切可能的伤害都控制在相对微小的范围内。

防疫有成,绝非侥幸,是防疫团队与全台民众共同努力的成果;然而得之不易的安全,也并非毫无代价。面对COVID-19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为了保卫社会安全之故,台湾政府遂行种种“必要之措施”,透过身份识别串连不同资料库,打造出有效的标记与区隔工具,希望能找出所有可能让疫情扩散的风险。以科技防疫为名,我们或许就正在见证后疫情时代的数位毛细孔治理术。

我们必须要警觉,那一套统治技术其实是任何政府来做都会很危险的,我们却不知不觉地往那个方向、去建构那样子的一个环境

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员邱文聪

疫情之中,台湾快速向“实名制社会”前进

摊开台湾防疫大事纪,为了抵挡看不见的病毒,就得让每一个人变得更加透现。测量体温、询问行踪、取得姓名、联络方式都成为疫情日常的一部分。从1月底开始,政府很快地就把移民署出入境资料库勾稽到健保资料库。只要民众去看病,健保卡一插,荧幕上就会自动显示几月几号从哪里回来。即便症状同为发烧,如果知道病人是从武汉回台,医师诊断势必就会有所留意。

“这样的一个资讯系统,是医疗院所诊断时很好的工具”,健保署署长李伯璋说。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