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2019冠状病毒疫情

记者手记:隔离就“赤贫”的白领、停业就裁员的餐厅,美国疫区日常

白宫传出消息要给每个美国人“发支票”——每位成年人一千美金,以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阵痛。

2020年3月16日,芝加哥,一位顾客在餐厅吃早餐。

2020年3月16日,芝加哥,一位顾客在餐厅吃早餐。摄:Scott Olson/Getty Images

端传媒记者 张妍 发自华盛顿

刊登于 2020-03-18

#全球疫情观察

华盛顿特区进入紧急状况的第一天,我在公寓一楼的大堂遇到了邻居Michael。

“你为什么在这儿待着?这里人来人往,小心感染。”我对他说。

“因为我需要上网。”他答。公寓的大堂有免费的WIFI。

在华盛顿,若办理一个基础家庭网络套餐,税后大约是每月50美金,加上路由器的租金和押金,还要额外再花两、三百美金。这对很多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很多人家里是没有无线网的。

平日里一切都好,甚至可以打出“数字极简化”的口号标榜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当美国变成疫区之后,绝大多数公司都要求员工在家办公,公寓大堂蹭网的邻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多。

Michael在一个国会议员办公室里工作,若按政府公开记录和他的年龄估算,年薪约5万美金,每个月工资4000多。他租住在公寓最小户型——约500呎的开间,月租市场价1800-2200美金,加上吃饭、穿衣和生活杂费,估计是存不下什么钱的。他还有助学贷款,美国助学贷款的平均还款额是每月400美金,不过Michael毕业于学费高昂的私立名校乔治城大学,我猜他的贷款数额更大,搞不好要还到40多岁。

Michael不是公寓里最惨的。我在电梯间遇到另外一个邻居,他正抱着一个台式机回家——这位不仅家里没有WIFI,连自己的电脑都没有,只好把公司的电脑抱回来。

华盛顿特区的下城是商业区,餐厅依然开门营业,只能提供外带服务,不允许堂食。虽是工作日,但几乎没有顾客。
华盛顿特区的下城是商业区,餐厅依然开门营业,只能提供外带服务,不允许堂食。虽是工作日,但几乎没有顾客。

哪怕是在全美平均收入最高的华盛顿特区,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在8万5千美金左右,一场疫情也将他们打回了“赤贫”的原形。

在公寓的几条街外,就是华盛顿的商业区,平日热闹、拥挤,时常堵车,总能听到司机们不耐烦的喇叭声。衣冠楚楚的白领精英们在午休时间从明亮的写字楼里走出来,走进周围精美小巧的餐厅,打包一份沙拉或一杯咖啡回到办公桌前。Michael和那个抱着台式机的邻居,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那一区有许多只营业到下午四、五点的餐厅和咖啡店,服务对象便是这些上班族。等到下班时间,人流渐稀,这些店也就早早打烊。但现在主顾们消失了,生意就几乎停摆。

最先传出裁员消息的是华盛顿本地的连锁咖啡店Compass Coffee。这个品牌在2014年建立,目前有十家连锁店,大多开在商业区、写字楼附近,价位适中,质量稳定,因此很受欢迎。但就在华盛顿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一周之后,Compass Coffee生意大跌,裁掉了200个员工中的180个。

另一家在华盛顿颇有名气的连锁书店和餐饮店Busboy and Poets,也裁员了几百个员工。这家店的名字以著名诗人Langston Hughes为灵感——他早年是一家酒店的勤杂工(Busboy),后来成了诗人(Poet)——这家店也非常擅长组织各类读书会、餐饮派对,吸引热爱文艺的中产阶层。而当特区政府为防疫情扩散而禁止各类公共集会之后,店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的场景便不复存在。

不过,既有人替它们裁员惋惜,更有人气愤填膺,骂他们是奸商。裁员就意味着这些公司不想为员工支付带薪假期,因此干脆炒掉。丢了工作的人只能去领政府的失业金。按照特区政府网站的计算方式,失业金约等于原收入的三分之一,且有上限,不能超过每周425美金。要知道,美国是每两周发一次工资,很多上班族拿到工资就马上去付煤水电费、房租和信用卡,一旦现金流中断,就意味着巨大的麻烦。对于普通的美国家庭来说,银行账户上若能有一万美金存款,已经是富足之家。

为此,《纽约时报》的编委会出了一篇特别报导,揭露那些在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情况下却不肯为员工支付带薪假期的企业。过去就一直揹着“黑心资本家”骂名的沃尔玛、麦当劳、亚马逊等都在列,而过往一直以社会责任感著称的明星企业星巴克、Trader Joe’s等也在榜单上。可见疫情当下,个体生存艰难,企业也水深火热。

华盛顿特区的餐厅和咖啡馆已经不提供堂食服务,一家店将餐桌挡在入口处,顾客只能在门外点餐。
华盛顿特区的餐厅和咖啡馆已经不提供堂食服务,一家店将餐桌挡在入口处,顾客只能在门外点餐。

被炒鱿鱼的人,尚有失业金可以领。对于依靠零工经济的自由职业者,生活便是雪上加霜。房地产市场停滞了,房屋市场上的开放参观日(Open House)也取消了,许多地产中介预料几个月都没办法开张。有一个朋友是为企业提供领导力培训的讲师,教人提高口才和谈判能力,过去生意兴隆时,可以飞全国各地,住星级酒店,而如今,客户都不上班了,更不需要培训。还有为了补贴家用而将房子的一部分用作Airbnb出租的屋主,原本要趁着华盛顿的樱花季将这一年的地税、HOA(类似于物业管理费)都赚出来,如今打开邮箱便是一封封取消订单的通知。

我加入的社区健身中心响应政府号召,暂时停业,但这个月的会费是不退的。这家健身中心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每月90美金,在华盛顿算是价位低廉,平日运营也颇为朴素,估计若大规模退会员费,定是撑不下去要关张的。

不仅如此,我还收到健身教练发来的短信,号召大家去给经理写信,要求增设线上课程——教练和健身中心是兼职合同,上一次课结算一次,若她不教课,便一分收入都没有。

短信里,她的措辞也颇有趣:美国是民主社会,每个人的声音都是有意义的。你们作为顾客去和经理谈,经理一定会听。

平心而论,若民众的生活出现大规模的倒退,美国的政界是要给出一些反应的。除了削减工资税、推迟报税季以及补贴中小企业这些“常规操作”之外,白宫还传出消息要给每个美国人“发支票”——每位成年人一千美金,以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阵痛。

这个想法最早来自犹他州的共和党议员罗姆尼(Mitt Romney),然后获得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的首肯,表示希望在4月底之前向美国人发放共计2500亿美金的现金援助。“美国人现在需要现金。”姆努钦对记者说。不过,这个计划要先在国会投票通过才行。

2020年3月12日,华盛顿州西雅图,甚少市民在市区街上。
2020年3月12日,华盛顿州西雅图,甚少市民在市区街上。

这个计划和许多民主党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最先在推特上兴高采烈的是之前退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杨安泽(Andrew Yang),他曾大力宣传自己的“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计划,就是给每个美国人每月一千美金,不附带任何条件,以应对科技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激发消费和人们的创造力。直到杨安泽在今年早些时候退出选举时,这个计划仍被很多媒体评为“痴人说梦”。

如果说杨安泽的“全民基本收入”是远虑——人工智能会在未来某一天取代大多数人的工作;那么,白宫此时传出的消息显然是近忧——若美国政府真的破天荒向国民发放现金,也意味着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和社会动荡是多么地棘手。

远水不解近渴,在这发生之前,Michael仍然得坐在公寓的大堂里办公,他甚至带了两位朋友来一起蹭网。那两位不好意思堂而皇之地走进楼里,而是坐在紧贴着玻璃门的室外长椅上,自带水壶,抱着电脑工作。商业区还是一片寂静,街角的公园却一片欢声笑语,毕竟那是户外,是可以沐浴阳光、大口呼吸、感染风险也低的地方,并且还是免费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