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出入境香港时,谁会被辨认为“危险”人物?黑衣?抗争照片?台湾人?

香港街头冲突日趋激烈,边境查手机、查行李等相关安检措施亦升高层级。究竟在香港边境“被查手机、查行李”可能是一个怎样的流程?这些措施是否合理?

人们在香港乘坐在一列火车由上水到落马洲关口。

人们在香港乘坐在一列火车由上水到落马洲关口。摄:Lam Yik Fei/Getty Images

端传媒记者 陈莉雅、实习记者 张美悦 发自台北、香港

刊登于 2019-10-06

#逃犯条例#香港

随著抗争情势升高,香港边境亦开始大幅提高警戒。运动振幅跨越“七一”回归与“十一”国庆日,边境“红线”也由深港边境开始,渐往台港边境移动,不但引发侵害隐私的辩论,也让出入境香港的旅客人心惶惶。七月中开始,网上出现往返深港边境的人分享“被查手机、被带进小房间”的经验,而在九月中之后,台湾旅客因高调运送战略物资,也成为海关盘查重点。

回顾世界各国经验,在短时间内提高安检规格,恰恰能展现出该国目前认定“哪些人、事、物最可能对我国造成危险”。以近日而言,日本政府于9月13日正式公布,将加强机场安检,防止在世界杯橄榄球赛与2020东京奥运会筹办期间,出现恐怖攻击事件。在公告中,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将对旅客进行“擦抹”试验或进一步搜身,借以检查旅客是否携带炸弹。

除了深度搜身之外,“查手机”也非中国大陆独创的国安措施。2018年10月3日,新西兰颁布一项新法令,《Customs and Excise Act 2018》,允许海关拥有“获取信息”的权力──比如提供手机密码、PIN码和加密密钥──并对不合作的人罚以5000元新西兰元(约新台币10万元) 。不过,此法案一公布,即受到人权团体的批评。新西兰公民自由委员会(New Zealand Council for Civil Liberties)主席托马斯.比格尔(Thomas Beagle)表示,现在智慧型手机里存有大量私人信息,包含医疗纪录、电邮和信件,以及许多私人照片,“这是严重侵犯隐私。”

至于美国,如果旅客拒绝配合电子设备检查,边境官员也可以拒绝该名旅客入境,或是拘留、没收设备。但美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都面临相同挑战:电子前哨基金会(EFF)和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已起诉美国政府,试图迫使官员在进行边境电子设备搜查前,应该提供搜查令。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