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香港科幻作家】谭剑:香港科幻,必须放在全球视野中来谈

相比台湾与中国内地,香港科幻更具生命力;“因为恐惧,所以书写”,只有当人们关心未来,科幻才会蓬勃。

谭剑曾于2004年写成〈香港科幻小说发展史〉,时隔15年,他修改此文,进一步疏理2004年之后香港的科幻文学。

谭剑曾于2004年写成〈香港科幻小说发展史〉,时隔15年,他修改此文,进一步疏理2004年之后香港的科幻文学。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作者 洪嘉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9-07-17

#香港书展#科幻

因为一个刘慈欣,中国内地的科幻文学近十年来风起云涌,即便是较少接触内地出版的香港读者,也会对《三体》留有印象,更别说改编成电影、曾经在香港上映的《流浪地球》。

内地科幻文学掀起的这股热潮,也让人扣问,香港的科幻怎么了?这是个没有答案,却总叫人思考不已的问题。倪匡之后,本地具市场知名度的科幻作者缺乏,中生代作家谭剑以《黑夜旋律》入围九歌出版社的“九歌30文学大奖”(这个文学大奖当年并没有选出最后的得奖作品),香港读者对他依然陌生,直至《人形软件》出版,本地读者才蓦然发现香港也有十分出色的科幻作家。然而香港科幻如何走下去?

“香港书展2019”的主题是“科幻与推理”,把两个类型创作放在一起并列主题,是担心单一主题不够撑场?还是科幻与推理息息相关?主办单位的思路我们难以推论,但把“香港科幻”深挖下去,也许可以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在香港,写的人越来越多

谭剑于2004年写成〈香港科幻小说发展史〉,收录于《科幻‧现代‧后人类——香港科幻论文精选》一书(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时隔15年,他修改此文,进一步疏理2004年之后香港的科幻文学。“我本来对香港科幻并不乐观,但后来看见很多人在写,就乐观起来了。”谭剑说。他以为2004年香港科幻已经走到尽头,甚至以为自己不会再写。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