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英国第四台交出的不合格功课:六四成了《Chimerica》的Hashtag?

消费坦克人图像,说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无甚分别”;剧中那些中国政治元素,都似乎在堆砌一种“离地”的中国关注⋯⋯

《Chimerica》剧照,图为主角 Lee Berger年轻时在天安门广场拍摄八九民运。

《Chimerica》剧照,图为主角 Lee Berger年轻时在天安门广场拍摄八九民运。网上图片

特约作者 苏花 发自伦敦

刊登于 2019-06-02

#六四30年

政治剧从来难写,要对比历史大事作今昔对照更是难上加难。在一场流血抗争和一场扼杀民主于无形的选举中,要呈现个人与时代的挣扎,不在于画面与符号繁杂拼凑,而在能否捕捉一刹那的沉痛政治觉醒。很遗憾,英国电视台 Channel 4 由四月头起播出的一连四集《Chimerica》所交出的功课,并不合格。

这是改编自 Lucy Kirkwood 同名得奖舞台剧《Chimerica》的电视剧,时代背景设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主线为年轻时在89北京民运时意外摄得著名“坦克人”相片的摄影记者Lee Berger(虚构人物),在一次采访叙利亚战地时他合成一帧照片,在差点被提名普立兹奖之时,被网媒揭发造假。身败名裂的他,不单连累其知名报社(以《华盛顿邮报》为蓝本)正中特朗普以假新闻污名化专业媒体的抹黑套路,更令报社全员被禁足采访特朗普的竞举活动。Berger 失信失业之下,回想起与中国友人张琳(音译)在北京小聚之时,听说“坦克人”可能尚在人世,决定寻找三十年前镜头下的抗争主角,意图翻身。故事以中美两个男主角为交错的故事线,平行叙述“坦克人”如何在三十年后在中美两个急转直下的政治环境中,一再改变他们的命运。

历史是怎样被辗平的

天黑了,有些人性光辉亮起来;天光了,一个国家却倏然黑下去。

剧中引用很多六四当年的新闻片,亦有限度重构天安门广场的绝食场景,但几个角度处理得极不当。本身是BBC出品的《Chimerica》,剧中扮演传媒良知的资深女记者 Mel,造型来自当年曾在现场采访清场、被子弹擦伤的BBC女记者 Kate Adie。2018年Kate Adie在其回顾式纪录片《I was there: Kate Adie on Tiananmen Square》中,重看当年自己的报道仍相当悲働,她说“理直气壮地说‘对,我就在那里’很重要,因为我们真的身在那页历史之中”。她回忆为了报导更深广的复杂真相,一直待在最前线;身在长安大街,她和摄影师拍到荷枪实弹的解放军近在眼前,第一波开火时,单车上载著淌血的北京民众走过,对她高呼“Tell the world!”,她紧抱采访录影带奔往酒店,第二波清场开始,路人中弹倒在她身前,仆到的她也被流弹擦伤,三十年后回想当时,她仍眼眶带泪说“我深感我必须如实报导,这比任何一个采访更令我觉得我必须如实告诉全世界”。

但《Chimerica》描写曾经经历清场的两位男主角,完全没有与Kate Adie同等的哀伤、悲忿与使命感。清场前后对他们的人生有所改变,四集下来差不多四小时的故事,在这政治人生分水岭的历史转角,却一片空白。三十年前身的年轻Berger,合该如当年广场上的学生年纪一样。那些躁动,那些超越语言的激荡,当年曾有外国记者提早撤退时说“I will not die for your country”,那么Berger本人又怎么想?是什么驱使他往后成为战地记者?又是什么令他在经历众多生死场之后,仍会用合成照片造假呢?完全没有交代。剧中Mel曾对走火入魔的Berger当头棒喝:“你以为是你发现‘坦克人’吗?你不过刚好远远地按下快门而已!”很遗憾,主角与剧情并没有乘势反思,此剧亦不过刚好远远地剪一角历史镜头,并没有深挖挡在坦克车队前,民众本死对抗的是甚么。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血腥的政治黑历史,党、国、人民拉扯出多少无可奈何的巧合与悲怆,天黑了,有些人性光辉亮起来;天光了,一个国家却倏然黑下去。导演没有充份透过捕捉光影的摄记去捕捉人性,憾甚。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