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晚报:据报林郑月娥坚持修订《逃犯条例》,大律师公会12位主席联署反对

据《南华早报》引述消息报道,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就修订《逃犯条例》的态度强硬,曾向官员表明泛民主派的施压不会奏效。图为2019年5月9日,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出席答问会。

据《南华早报》引述消息报道,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就修订《逃犯条例》的态度强硬,曾向官员表明泛民主派的施压不会奏效。图为2019年5月9日,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出席答问会。图片来源:东方 IC

刊登于 2019-05-15

#逃犯条例#华为#占中九子案#香港

据报林郑月娥强硬坚持修订《逃犯条例》,向官员表明泛民施压不会奏效

《南华早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就修订《逃犯条例》的态度强硬,曾明确向官员表示泛民主派的施压不会奏效,指示官员团结一致支持修例。

消息人士指,林郑月娥曾提醒官员,指港府公信力及管治能力已面临危机。林郑月娥质疑,假如港府今次面对压力而撤回条例,下次立法会再有不少人不喜欢法案时,港府是否又再撤回、又怎样继续管治。

消息人士又指,林郑月娥提及港府因未能在立法会取得足够支持,而在今年3月主动撤回的“三隧分流方案”,并警告若今次再度撤回《逃犯条例》修订,港府势成“跛脚鸭政府”。

另外,《香港 01》引述“接近北京消息”透露,林郑月娥政府很可能就修订《逃犯条例》提出“优化方案”,方案可能进一步提高可申请罪行的刑期门槛、进一步收窄涵盖罪行项目等,但不会考虑“港人港审”等原则方案。

港府近月以处理“台湾杀人案”、堵塞法律漏洞等名义而提出修订《逃犯条例》,令港人日后有机会被移交至司法制度存在重大差异的中国受审,引起香港舆论及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上月28日有约13万人参加反对修例游行。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昨日(14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主力推动修例的林郑月娥、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及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均创下各自任内的最低民望,其中林郑月娥的支持率净值为负24个百分点,较两周前下跌12个百分点。

大律师公会12位前任、现任主席联署声明,对港府一意孤行修例表示遗憾

香港大律师公会12位前任及现任主席今天发表联署声明,就港府在未作恰当咨询下,一意孤行硬要通过《逃犯条例》修订,以至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否决外界提出可以解决“台湾杀人案”的方案,表达十分遗憾。

参与联署的包括大律师公会前任主席李柱铭、张健利、罗杰志、梁冰濂、黄福鑫、李志喜、余若薇、梁家杰、陈景生、林孟达、石永泰,以及现任主席戴启思。至于曾担任主席的律政司前司长袁国强、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以及谭允芝、林定国则没有参与联署。

声明指出,目前香港与其他地区签订引渡协议,必须先行确定这些地区的刑事法律制度可与香港兼容,程序公平程度可与香港媲美。声明质疑一旦《逃犯条例》修订获得通过,这些传统保障将被绕过——根据港府修例建议,未来只要特首一纸证明,即可启动引渡或移交程序,将被告送到一个未能符合《世界人权宣言》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地区受审。

声明重申,以域外管辖权授权香港法庭审理在外地干犯谋杀罪的港人,是一个可行方案。声明强调,相关安排不会抵触《普通法》的精神及原则,其中英国早已订立《1861年侵害人身罪法令》,赋予英国法院审理在外地干犯谋杀罪的英国人的域外管辖权。

中联办指修例是落实《基本法》的“应有之义”

中联办在网站发稿,表态支持港府修订《逃犯条例》,形容修例是落实《基本法》的“应有之义”,既有法理依据、也有现实迫切需要

中联办指出,《基本法》第95条订明香港可与中国内地、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司法机关协商,依法建立联系及互相提供司法协助。

中联办又引述“不完全统计”,指香港主权移交以来,中国公安机关已向香港移交260多名疑犯,有力支持香港打击罪案、协助香港成为当今世界最安全城市之一。

中联办提到,香港与20个司法管辖区有移交逃犯的长期协议,与30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刑事事宜互相协助安排,但与中国却没有相应安排,主权移交至今未曾有一例移交。中联办强调,修例是落实《基本法》的应有之义,是维护香港法治核心价值、巩固提升香港法治形象的重要举措,也能避免香港成为“逃犯天堂”、“避罪港湾”。

律政司确认不就“占中九子案”提出刑期复核

香港律政司发言人今天确认,律政司决定不就“占中九子案”提出刑期复核申请

律政司发言人表示,考虑案中所有情况及《检控守则》原则后,认为并无足够法律基础支持所判刑罚属明显不足或原则上错误,即没有充份理由提出刑期复核申请,故此律政司决定不上诉。

“占中九子案”中,戴耀廷、陈健民被判监16个月,邵家臻、黄浩铭被判监8个月,朱耀明、钟耀华、李永达获判缓刑,张秀贤则被判200个小时社会服务令。余下一名被告陈淑庄因要接受切除脑瘤手术,获法庭押后至下月10日判刑。

律政司又确认,上周四(9日)已经收到戴耀廷、陈健民、朱耀明、邵家臻、黄浩铭及张秀贤就定罪及刑期提出上诉的通知书。

路透社:特朗普或于本周签署行政命令,禁美企采用威胁国家安全的电讯设备

路透社引述华府三名匿名官员透露,总统特朗普可能于本周签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国企业采用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公司所生产的电讯设备

外界普遍认为,相关政令旨在禁止华为等中国电讯商与美国企业从事业务往来;惟华府官员透露,行政命令不会具体写明哪些国家或公司正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官员表示,当局此前已经研究及考虑超过一年,期间一再推迟由特朗普签署政令,目前仍不能排除今次也再推迟。

报道指出,特朗普将引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以颁布相关政令;这项法例订明,总统有权在国家经济面临紧急情况时管制商业行为。

华为董事长梁华出席合作伙伴峰会时表示,华为不希望陷于政治风暴核心,公司愿意与各国签署“无间谍协议”,保证华为设备不涉及间谍活动、不设后门程式等。

另外,与美国同属“五眼联盟”(FVEY)的英国仍在评估是否容许华为参与当地 5G 网络建设。英国外相杭特(Jeremy Hunt)暗示,英方可能基于安全因素而阻止华为参与,但同时强调中国势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英国无意对中国发动“新冷战”,而即使容许华为参与,英国当局亦绝不会令“五眼联盟”情报分享合作受到威胁。

正访问英国的北约(NATO)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英国以至其他北约成员国均有权自行决定是否让中国电讯设备商参与 5G 网络建设,但前提是确保网络安全。

旧金山监督委员会建议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美国加州旧金山的监督委员会建议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旧金山市政府将于下周就禁令进行表决,预料很大机会获得通过,随后订为正式法律,令当地成为首个禁止相关技术的美国城市。

监督委员会于当地周二(14日)进行表决,最终以八票赞成、一票反对,通过提出禁止人脸识别技术的建议。根据规定,涉及运输、执法等的旧金山政府各个部门均不得使用相关技术,政府部门今后要采购新的监控设备,亦必须经由市政府审批。然而,由联邦政府运作的机场、港口等设施不受今次规定所限制。

《纽约时报》引述支持禁令的组织表示,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可靠,而且技术侵犯民众的自由和私隐,健全的民主社会容不下这种技术。惟反对禁令人士认为,禁令会阻碍当局打击犯罪活动,威胁民众安全。

阿拉巴马州通过严厉的禁止堕胎法案,因奸成孕、乱伦不得堕胎

美国阿拉巴马州继众议院后,参议院亦于当地周二(14日)通过严厉的禁止堕胎法案,引起美国舆论争议,预料会触发一轮法律争议。

今次法案只容许医生在孕妇有生命危险时为其终止怀孕,而即使孕妇因受性侵、乱伦而怀孕,医生均不得为其施行堕胎手术。违法的医生可面临10至99年监禁,而接受堕胎手术的女性没有刑事责任。

法案获阿拉巴马州参议院通过后,已提交予隶属共和党的州长 Kay Ivey。Ivey 此前拒绝确认会否签署法案,但外界普遍认为她持强烈反对堕胎的立场。假如 Ivey 签字确认,法案将于六个月后正式生效。

反对法案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已表明会提出诉讼,希望阻止这项违反美国宪法的禁令,以保障每个女性自行决定医疗、身体及未来的权利。

相反,有支持法案的组织期望借着即将展开的法律争议,将案件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寻求法院重新考虑1973年案例——最高法院当年曾经裁定,直到胎儿能够在母亲子宫外存活之前,都必须允许女性堕胎。由于最高法院目前由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数,相关组织期望一举推翻当年裁决。

美国共和党提出法案,拟禁止向中国军方资助或聘用人士发出学生或研究签证

当地周二(14日),美国共和党多名国会议员在参众两院提出法案,建议禁止当局向获中国解放军资助或聘用人士发出学生或研究签证

法案要求华府列出与中国解放军有连系的科学及工程机构的清单,待法案获得通过后,受相关机构资助或聘用的人士,将不能获得美国的学生或研究签证。

联邦调查局(FBI)早前曾经警告,指中方为盗取美国的科研成果,派人伪装不同身份,以经商、学术交流等名义,渗透美国私人企业及学术机构。FBI 强调,今后会加强执法。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揭幕,习近平吁亚洲各国加强交流对话

由中国倡议召开的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揭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题演讲,呼吁亚洲各国加强交流对话,创造“开放、融通的亚洲”。

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作为主题,希腊、柬埔寨、蒙古等多国元首、以至47个亚洲国家的官员出席,参加代表合共逾2000人。

习近平在演讲中表示,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更加凸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更加严峻,而亚洲近数十年发展的经验所得,是要打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他提出四点主张,包括坚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习近平指出去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次逾1.6亿,认为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