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贝托鲁奇去了哪一个中国?《末代皇帝》与相信劳动改造的国度

那些年,中国政府选择信任欧洲左翼导演,把拍片许可变成一种重新打造国家品牌的手段,那部电影不容商量的条件就是必须由“共产党员贝托鲁奇”拍摄。

义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在北京的《末代皇帝》拍摄现场。

义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在北京的《末代皇帝》拍摄现场。摄:Imagine China

特约撰稿人 叶郎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8-12-01

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11月26日去世,他一生既有传奇性,也有争议性。人们都知道贝托鲁奇晚年身陷《巴黎最后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 )性侵戏的拍摄争议,而其实他终其一生,从来就没选过容易的题目。除了导致对情欲议题的大无畏探索(令他被意大利法院褫夺公权五年),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冒险,应该就是1986年带著上百人剧组到中国拍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

就像历史上另外一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一样,三十年前天真、怀抱理想主义、对中国充满幻想的贝托鲁奇,用他的摄影机敲开了那道曾经深锁的中国大门。

持摄影机的马可·波罗

“换成今日,《末代皇帝》根本不会用那种方式去拍,事实上很可能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真的移师中国拍摄。所有当年我们经历的各种冒险,比如危险的帐篷、饮用水不足、摄影机和底片在酷寒或是高温之中随时会坏掉之类货真价实的冒险,都不会发生了。实地冒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制片Jeremy Thomas几年前受访时说。

《末代皇帝》电影剧照。
《末代皇帝》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换成今日,《末代皇帝》根本不会用那种方式去拍,事实上很可能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真的移师中国拍摄。”

历史就像个不断来回的钟摆。在这个西方世界急著关门防止中国进来的2018年,很难想像不过就是三十多年前敲开中国的门、去中国冒险,还是一件大事。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