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徐子轩:AI预测犯罪,谁会成为人工智能的眼中钉?

使用AI预测背后,是否会产生一些AI与人类无法处理的问题?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充满著监视器与人脸辨识系统,警务机关可借由AI筛选“危险人物”。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充满著监视器与人脸辨识系统,警务机关可借由AI筛选“危险人物”。摄:Kiyoshi Ota/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11-02

#徐子轩

十多年前,好莱坞名导史匹堡(史匹柏,斯皮尔伯格)翻拍了1950年代的科幻小说,电影叫做《关键报告》(Minority Report,港译“未来报告”,中国大陆译“少数派报告”),内容是描述未来某国政府利用变异人类的超能力,预测潜在犯罪(pre-crime),以便司法系统提前阻止。因此,这样的社会没有重大罪行,只有充满“潜在罪犯”的拘留营,一切看似安和乐利。

这类电影寓言凸显长久以来,人类虽想预测犯罪,却弄巧成拙的荒谬。如今现实生活中,许多国家面对层出不穷的犯罪问题,正在使用或引入属于它们的“少数报告”。不过,它们依靠的并非是超能力人类,而是人工智慧(AI)。

由于AI的兴起,给了学者专家突破的机会,尝试统合犯罪学、人口学、地震学等学科,以及浩瀚无垠的案件资料,让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找出人类无法预见的部分。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充满著监视器与人脸辨识系统,警务机关可借由AI筛选“危险人物”。这跟AI预测犯罪有何不同?使用AI预测背后,又是否会产生一些AI与人类无法处理的问题?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