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香港作家钟晓阳:到了九七故事就完结了;我们会继续寻找,这就是传奇

每次搬屋都好像穿越这个城市一次,每次打开窗都有不同景色。无论香港好与坏,都是我其中一个家。

钟晓阳少年出道,以十八之龄,凭《停车暂借问》获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之后作品不断,于1996年出版长篇《遗恨传奇》后搁笔,直至2014年,出版中篇《哀伤纪》,与刚于本年六月出版的长篇小说《遗恨》。

钟晓阳少年出道,以十八之龄,凭《停车暂借问》获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之后作品不断,于1996年出版长篇《遗恨传奇》后搁笔,直至2014年,出版中篇《哀伤纪》,与刚于本年六月出版的长篇小说《遗恨》。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張婉雯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08-04

钟晓阳亲切而安静,对我的提问或看法,她总是微笑思考,像仔细品尝一枚橄榄,然后慢慢吐出皮核。这种沉静与她笔下的故事完全相反。

她本身已是一个传奇:1960年代广州出生,一岁来港;18岁青春之龄作《停车暂借问》刊载于台湾《联合报》副刊,轰动一时;之后,便“一帆风顺”了⋯⋯小说、散文、诗、填词、电影,她是少数能游刃各类文体的作家,新作回归长篇小说,6月出版的《遗恨》(台北:新经典文化)是1996年《遗恨传奇》的改写版。

钟晓阳,香港作家,少年出道,18岁作《停车暂借问》;之后有散文集《春在绿芜中》、小说《流年》、《燃烧之后》、诗集《槁木死灰集》等。参与王家卫《阿飞正传》、《花样年华》、《2046》字幕创作、《铁三角》(林岭东部分)编剧;填词作品《最爱》获第23届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入围。1996年出版长篇《遗恨传奇》后搁笔,至2014年出版中篇《哀伤纪》。新作长篇《遗恨》2018年6月出版。

钟氏的作品至少分为两种叙事风格。一种淡逸飘远,如早期的《爱妻》;另一种急管繁弦,如新作《遗恨》。前者颇符合她不多话的个性,后者节奏却密集紧凑,急不及待地向读者述说离奇的故事。《遗恨》自旧作《遗恨传奇》删去“传奇”二字,但传奇色彩仍然很强:情节曲折、爱恨纠缠。

为何钟情“传奇”?她回应:“所谓传奇就是普通人与现实发生强烈撞击。平时我们就会遇上许多意外,传奇就是把它们浓缩在某一个特定时空发生,密度高了,读者便觉得传奇色彩浓厚⋯⋯传奇也是一个人寻找某些事物的过程,就像希腊神话〈金羊毛〉那样。”伊阿宋寻得金羊毛,却未寻得幸福,反而背叛了妻子,招致报复,绝望中自刎。回读《遗恨》,珠宝经营世家中,各具个性的人物各出奇招,都在打家族遗产的主意,也确实是一次“远航寻宝”的历程,结局亦同样惨烈。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