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花亦芬:鼓励赴中读大学,足以让“台湾羊”在21世纪快步奔前?

根据媒体所做的最新调查,在外籍学生眼中,台湾学生的“妈宝”指数偏高。高达68%的欧美外籍生认为,台湾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保护的背后,其实就是以“爱”为名的控制。台湾社会对教育的想像却还停留在对父母、对家父长继续保有高度依赖。

花亦芬:这些希望小孩去中国读大学的家长是否清楚,中国就业市场压力相当紧绷。如果他们以为只要台湾学测均标就有机会读中国一流大学,这个看似天上掉下来的礼物,真能让他们的小孩前途更光明似锦吗?

花亦芬:这些希望小孩去中国读大学的家长是否清楚,中国就业市场压力相当紧绷。如果他们以为只要台湾学测均标就有机会读中国一流大学,这个看似天上掉下来的礼物,真能让他们的小孩前途更光明似锦吗?摄:Wang He/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07-04

#花亦芬#评论

“台湾精英外流”,这一段时间以来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且不论是否学测分数在均标(编按:台湾的大学入学试学科能力测验达到第50百分位数之考生级分)之上,就可称为“精英”或“资优生”,要讨论高中毕业生到中国读大学的现象,首先应该要问:这比较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选择?还是背后更有学生家长的决定

以年龄来推算,现在台湾高中毕业生的家长主要是五、六年级世代(五、六十年代出生者)。根据台湾民主基金会对台湾不同世代政治态度的调查,45至64岁这一辈是台湾最支持威权政治的世代。这样的世代现象反映在子女教养与面对威权统治时所会做出的选择,亦因此应该是探讨这个问题时不可轻忽的因素。

图:端传媒设计部

对台湾而言,年轻人出国读书,本来就是长年以来台湾得以不断进步、与世界拥有紧密连结的关键因素之一。年轻人愿意走出舒适圈出国留学,不仅值得鼓励,政府也应有更好的配套措施加以支持,台湾社会并不需要从负面角度将之批判为“把年轻人推出国门”。

笔者犹记得1990年代在德国留学时,有从卢森堡来的同学告诉我,他们因为国家太小,只有念经济与金融的学生可以在卢森堡一路从大一念到大学毕业;其他学生则在自己国家念完大一后,就是拿国家提供的奖学金到世界各国读书,借此培养通晓世界各国事务的人才。经过长期养精蓄锐、向世界开放,卢森堡终于在2003年有了自己完整的综合大学,而且在短短十来年之内,办学有成。在Times Higher Education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上 ,今年名列第12名;在全球整体评比的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上,排名179,比台大(198)还高。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