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有了网络,你还买DVD吗?一部老电影这样缔结DVD的生死劫

原来历史上是这部电影与DVD作为载体的大爆发相辅相生;原来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所有权”消费革命⋯⋯

电影产业在录影带时代虽然已有高单价、小规模的发行,但一直到DVD出现才真正有卖断权利给消费者的规模化市场。

电影产业在录影带时代虽然已有高单价、小规模的发行,但一直到DVD出现才真正有卖断权利给消费者的规模化市场。摄: 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叶郎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8-05-17

事隔近二十年,记性不好的影迷或许已经很难相信,被X世代(注:生于1966-1980年,即二战后出生的一代)视作经典的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电影《斗阵俱乐部》(Fight Club ),其实在1999年上映时是票房、评论两失意的滑铁卢之作。奇妙的是,这部强力攻击消费主义的“失败”之作,稍后借以谷底翻身、甚至直接跃升邪典(Cult)的神奇道具,居然还是消费史上普及最快的电子娱乐消费产品——DVD。

二十年来,DVD产业剧烈撼动电影这个产业,也强占你我家中书柜空间许多年,即使现时已经日薄西山,也算是轰轰烈烈活过一场。是时候打破 Rule No. 1,谈谈DVD大爆发的原爆点:《斗阵俱乐部》。

《Fight Club》电影剧照。
《Fight Club》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都是广告惹的祸

导演David Fincher本身,也是另外一个日薄西山的消费产品——MTV音乐频道——的“遗产”。凭借快速、直接、精确控制的镜头语言,同辈音乐录影带导演中他是极少数进入殿堂得到广泛、持续认同的作者。

当他看中作家Chuck Palahniuk这本同名小说《斗阵俱乐部》来改编电影时,这本卖得普普通通的书大约只卖出了5000本左右。“谁不想看信用卡公司被炸掉!”David Fincher如此形容他对这个故事的狂热。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