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来函:岳昕——“后89一代”的一点星火

赵思乐认为行动青年和媒体青年的交集很少,很难通过合作间接推动社会变革。因此,岳昕作为一个行动和媒体相融合的青年涌现出来,是非常难得的。

岳昕基本符合赵思乐总结出“后89”的一些特质。最明显的就是“去政治化”和“普世价值常识化”这两个特质。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声援她支持她,做她的后盾,让这一星火苗在社运寒冬里能够长久的燃烧。

岳昕基本符合赵思乐总结出“后89”的一些特质。最明显的就是“去政治化”和“普世价值常识化”这两个特质。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声援她支持她,做她的后盾,让这一星火苗在社运寒冬里能够长久的燃烧。摄:Feng Li/Getty Images

落日余灯

刊登于 2018-05-03

#读者来函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自4月23日以来,北大的岳昕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引爆了批判北大的社会舆论,虽然该信很快被微信删除,但她的自述、关于她的专访、报导,以及对她的声援源源不断在网络上传播着。4月30日,岳昕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了最新回应,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并表明了她要继续站出来,为了争取一个更好的制度的决心。至此,关于岳昕的所有文章像一块块碎片一样组合在一起,给我们提供了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岳昕的可能。

在这里,我想尝试利用自由撰稿人赵思乐关于“后89一代”的系统论述,去分析岳昕的行动。

据我观察,岳昕基本符合赵思乐总结出“后89”的一些特质。最明显的就是“去政治化”和“普世价值常识化”这两个特质。

赵思乐定义的“后89”指的主要是出生在1980-1995年代的青年(95后年轻人暂不讨论),他们成长于市场经济既定的年代,对于89学运没有主体记忆,体制对于他们来说始终是一个虚伪、堕落却强大的现实存在。前述的定义是赵思乐于今年2月提出的,而今岳昕的出现让95后被包括在“后89”之中有了现实依据。

据我观察,岳昕基本符合赵思乐总结出“后89”的一些特质。最明显的就是“去政治化”和“普世价值常识化”这两个特质。比如,今年1月岳昕在接受公众号围炉专访时说到,她觉得自己过着正常的生活,不会给自己贴“民主斗士”的标签,她没做过过于敏感的事情把自己置于险境,她在访谈中先后提到了“公民意识”、“公民社会”、“人权”、“言论自由”、“民主”等词语,这些足以说明她对于普世价值有相当的认识,以及她追求民主但并不想成为政治上的对抗者。

岳昕是高三时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北京街头的“一字之差”》,她在文章中纠正了北京街头宣传标语的英译错误,从对市政问题的关注开始,随后她反映了北大宿舍洗手间门坏了无人修理的问题,接着她就女权话题写了不少稿子,以及提出了如何在人大代表选举中合理地行使权利的建议,而且长久以来保持着对工人群体生存现状关注。这和“后89”主要关心社群/社会话题的特点相吻合。但和“后89”稍有不同的是,岳昕明确地认知到她关注的不同议题都脱离不了“人权”这个基础,可以说她对广泛的人权议题并不冷感。

在行动手段上,岳昕希望的是通过一个个小的个案,去培养大家的公民意识、推动公民社会走向成熟,以及在未来推选出独立候选人,以此逐渐完善中国的民主,即使是针对北大对“沈阳事件”的处理,她也表现温和,采取的是和同学一起联名要求北大信息公开这类法律框架内的行动。这也符合“后89”的特征。

岳昕在“信息公开风波”的前后表现出了“职业化”的特点,面对“沈阳事件”,她很快就站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联名要求信息公开,她经历了信息公开的整个流程,并坚持保存了学校的回复,在遇到辅导员施压时也进行了录音,之后她在公众号发出的公开信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声援她支持她,做她的后盾,让这一星火苗在社运寒冬里能够长久的燃烧。

但是她在回应中显露出了其缺乏战略性思考和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起初她对形势的研判就存在不足,信息公开确实是合法行为,但是学校高层很容易把权利运动视作民主运动,认为她是要搞学运,要“颠覆国家”,她对此缺乏心理准备。她可能想到了学院会以不能毕业对她施压,但没料到学院会直接找到她的母亲挑起母子矛盾,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她发布公开信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让校方说清真相,修复她和母亲的关系。但这一封公开信掀起的舆论浪潮超出了她的预期,由此家人为了让她噤声甚至以死相逼。这使得她因为连累家人和朋友而责备自己,也害怕家人的身体会因她而垮掉,她差点囿于心中愧疚选择保持沉默,挣扎了一周才终于说服自己继续站出来。

这一场行动,她完成了发动和升级,但斡旋与谈判、交代与收场这两个阶段仍等待着她去推动。令人敬佩的是,她已经扛过了心理挣扎,自省让她对面临的风险有了更深的认知,让她明白了“分明是这个世界逼着人去争”这一点,也许她可以完成一场完整且成功的运动。

现在,岳昕已经做出了亲情和自由的牺牲,同时她也获得了成长。第一次在南方周末上发表文章,在大学里组织多元性别平权小组 “ColorsWorld”,参加支教和NGO活动的她,是一个沙龙青年和公益青年,她既有公共讨论和写作的能力,自己组织了线上线下的讨论平台,又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普通工人接触,保持对大众的敏感。当她在南方周末上开设专栏,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并接受别人的专访时,她介入了公共传播,对于公共议题有了一定的舆论影响力。当她的公开信引爆舆论,她的名字和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后,她从沙龙青年进阶为真正的媒体青年。当她决定为了促进信息公开机制、反性骚扰性侵害机制、约谈机制的完善而战,面对学校的压力绝不软弱和退缩之时,她隐隐地显露出了对抗之姿,她要通过改变制度扭转受侵害者的艰难处境,并维护同学们的合法权利,某种程度上她已经是一个行动青年了。

赵思乐认为行动青年和媒体青年的交集很少,很难通过合作间接推动社会变革。因此,岳昕作为一个行动和媒体相融合的青年涌现出来,是非常难得的。可与之相对,她也要承受双重的打击,一方面她发的任何文章都会被删除,另一方面她后续的行动也可能会遭受北大校方进一步的打压。

为了避免事态发展到最坏的地步,逼迫岳昕只能表示明确反对和抗争,成为革命青年和异议青年,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声援她支持她,做她的后盾,让这一星火苗在社运寒冬里能够长久的燃烧。

仅以此文表达我对岳昕同学最深的敬意。

参考资料:赵思乐.中国的“后89一代”:凝视深渊,抑或忘记大象(系列文章)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